【#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上卖药老中医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网上卖药老中医案例分析
41岁的郭某是江西南昌人,偶然机会看到网上网络问诊的广告,便想到一条生财之道。他主动联系在乡镇开药房的熊某某:“我想开公司,通过线上宣传销售药品,治疗男性性功能问题,你有没有兴趣?”郭某想以熊某某的名义开实体药房作为幌子,在线上售药。43岁的熊某某在乡镇上经营一家“保和药房”,虽然知道郭某的做法可能会触犯法律,但禁不住其中暴利的诱惑,还是同意了郭某的提议。
“我们招募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在网上用话术卖药骗钱。公司一共有三个部门,分为一线、二线和行政部门。”郭某说,为了拓宽销量,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或软件进行虚假宣传和推广。
“二线主要是负责将老客户转移到另一个微信上,进一步帮客户问诊和开药。给客户开药的金额也是根据客人的信任度、对病症的重视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决定。”郭某坦言,为保证安全,他们公司规定每次售出药品金额不能超过2万元。事实上,被客户当作救星的“医师”其实是一群平均学历只有初中文化的业务员,“高倍镜检查报告单”是他们用PS软件P的图。
法官提醒:
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属于冒充专家推销假药型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获取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网络虚假宣传、冒充客服推销、假扮专家教授诈骗推销的形式层层设骗,高价出售假冒伪劣药品,骗取被害人钱财。
本案中被告人均无行医资格,冒充“老中医”在网络上“问诊”,
兜售所谓“祖传生发药”,实际上成分都是饮料。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是望闻问切,是通过近距离接触患者找到病灶所在,不能贪图方便、讳疾忌医,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通过网络问诊的方式治疗,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加强自身的信息识别能力,求医问诊还是要前往正规医院,以免上当受骗还延误治疗。
此外,本案中大多数的受害人都是年轻人,一般人印象中年轻人较老年人来说都有着较高的识骗和甄别能力,对于虚拟世界的网络有着更多的了解,但仍然很多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或者讳疾忌医,轻易的相信网上的未经证实的医疗广告,等事后发现就是“智商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M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