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欢迎阅读!
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作者:苗菁李黎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苗 菁,李 黎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 457001 )
摘 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支部工作在企业生产建设的第一线,直接担负着团结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完成改革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责任。本文针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工作实践,阐述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看法及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支部建设;基层管理; 党支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6-0198-01
一、把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放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去谋划、去推进
首先,要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战斗集体。基层党政班子建设是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要巩固好“双促”、“抓促”活动成果,认真落实基层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等制度。
其二,要把促进单位发展作为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第一要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特点是要紧紧围绕搞好生产经营,面对面、实打实地开展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优选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立足岗位争做贡献的积极性。要做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单位或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主动关怀,帮助战胜困难,推动单位的和谐发展。
其三,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把群众工作做好了,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较好发挥,和谐单位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今年“双促”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油田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泛地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尽心竭力地帮助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坚持“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对生活上有特别困难的职工,重点帮助,让职工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单位发展成果和大家庭的温暖。
二、要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首先,要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根本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要加快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知情权。进一步探索和健全以党内组织生活、党务公开栏以及现代媒介为主要形式的党务公开途径,扩大党内事务公开化的程度,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其二,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基层党支部要把关心爱护党员尤其是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党员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我们坚持党内谈心、慰问和分类帮扶等制度,重点做到“五必谈、两必看”,即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党员生病住院时必看望,家中遇到特别困难时必看望。其三,要构建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把为职工群众办了多少实事、好事作为评价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承诺办实事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和信访接待等制度,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
作由单纯的一次性救助转变为经常性关怀,由群众上访转变为党员干部“下访”,零距离联系群众,在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中体现先进性。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坚持制度与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创新。随着党支部工作环境、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原有的一些制度、办法会出现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完善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断对原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通过调查研究、深入讨论、研究确定等环节,修订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联系帮扶群众、承诺办实事等制度。其二,要坚持党组织活动形式在继承中创新。在近几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双建”工程、“双促”、“抓促”等主题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油田党委正是坚持了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丰富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启示基层党支部,在活动形式上,通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经常性党员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集中教育活动,并坚持每阶段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其三,要坚持基层党支部活动考核评价标准的创新。在党支部活动效果的评价标准上,要把是否有利于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基层党支部自身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生产经营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评判和检验基层党支部活动的标准。要通过建立承诺办实事、创先争优等活动制度,并建立完善科学严细的考核评价标准,解决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使基层党支部的各项活动能够成为党员群众的“满意工程”。
参考文献:
[1] 龙斯钊:《党支部书记实用手册》[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 江金权:《“三个代表”与党建理论的新发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 陈岸涛、陈金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袁凌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K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