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欢迎阅读!
![对策,幼儿,培养,有效,自我](/static/wddqxz/img/rand/big_1.jpg)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幼儿的安全问题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加强幼儿安全自护知识教育基础之上,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感知与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基本体能训练,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和动作的灵活性,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标签:幼儿;安全意识;自我保护;知行合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应有机的将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及安全教育渗透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去,做到全面、多角度、灵活多变,帮助幼儿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真正做好孩子的护花使者。
一、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正确地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避免或杜绝自身受到伤害的积极行为。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时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并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幼儿遵守秩序,走路或上下楼梯时,不拥挤、不抢先;让幼儿知道行走时手不插入口袋里;进餐、饮水用手摸一下,以免烫嘴;教育幼儿不携带、玩弄危险物品,不随便把异物放入口、鼻、耳等,以免发生意外;让幼儿懂得背着成人玩水、玩火、玩电、玩燃气灶开关的危害性;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信号与标志,不在危险的地方玩;知道各种体育器械的用途与使用方法、注意安全等等。其次,教师在向幼儿提出某些安全要求,讲授某些安全常识时,一定要强调如果不注意安全会出现的后果。例如: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剪刀使用完毕要合好,放归原处,将剪刀交给别人时,要先把剪刀合好,将尖端握在手掌心,将柄端递出去,以防刺伤。过马路左右看车,不要玩耍,否则容易被车撞倒,幼儿明白了不遵守这些规则的危险后果,理解了教师的限制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他就会努力地去遵守安全规则,幼儿的安全常识越多,自我保护能力就越强。通过细致的要求和正面的引导,幼儿掌握了使用剪刀的技能,提高了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活动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挑选活动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小班主题:棒棒的我,通过《安安全全玩滑梯》、《交通信号灯》、《不跟陌生人走》、《防止抓咬伤》等系列活动,让小朋友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
人给的东西,不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跟陌生人走;学习正确的玩滑梯方法;了解初步的交通规则,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过马路;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能随便抓、咬别的小朋友等等,初步培养小朋友的安全和自护意识。中班主题:安全地玩。小朋友的好奇心强,对电源插座、电线、电风扇、煤气灶、药品、热水瓶等都感兴趣,但这些物品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伤害,通过观看课件、组织讨论、欣赏故事、认识安全标志等活动,使小朋友知道哪些物品有危险?遇到危险时怎么办?幼儿园里怎样玩?并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大班主题:意外创伤,幼儿园里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户外活动和上下楼梯中,所以日常生活中和紧急疏散时的上下楼梯演练非常重要。对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正确上下楼梯,在户外活动中学会躲闪、正确的跑跳、有秩序地排队、观察周围环境,危险的地方不能去,了解摔伤、烫伤后的简单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养成不推不挤、谦让等好品质。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育幼儿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做危险的动作,让幼儿深深感到老师时时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近年来,我国幼儿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心、肺等内脏的功能却落后于身体的发育水平,其原因是由于缺乏锻炼造成的。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应有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幼儿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然而作为幼儿教师也不能“以保代教”,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避免跌伤、撞伤、扭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育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具体情境,营造真实氛围,让幼儿在感知与实践中学会自我保护,做到“知行合一”。为了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每月都应开展一次模拟演习活动,包括消防演习和地震演习,在演习活动中教育幼儿在突发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逃生时避免发生踩踏事件。为了增强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请消防队员来园进行消防知识讲座,介绍火灾的无情,教育幼儿灾难发生时只有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教育幼儿在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组织全园幼儿开展消防演习活动,听到警报声后,判断火源,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用打湿的手帕、毛巾或T恤捂住口鼻,放低身体或者是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有秩序地逃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拨打119火警电话。另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介绍关于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给幼儿播放短片,让幼儿知道地震的危害以及如何自救,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地震演习。演习活动能使孩子掌握在突发情况下有序地逃生的方法,当灾害发生时,能冷静、正确地保护自己,使幼儿在掌握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和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家园互动,密切配合。家庭成员当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鉴赏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幼儿早期的认知特点相吻合。因此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幼儿的关爱程度以及家庭文化都会对
幼儿的安全感及安全意识的养成起着深远的影响,淡漠与溺爱都对幼儿不利。这时就需要家园及时沟通,通过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和交流,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做到家园一致,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树立起安全意识及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家长平时应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自我照顾,如鞋带松了会自己系,天气冷了会自己加衣服等。家长应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训练,如吃饭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并有意识的让幼儿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困难,使之逐步掌握和适应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周围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养成稳重的作风,做到遇事不慌,从容应付等。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安全自护知识。家庭与幼儿园密切的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总之,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园抓起,让幼儿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起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这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I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