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22-08-20 14:58: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教育管理,违规,惩罚,强化,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为教育管理应用

作者:刘煦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8

摘要: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理论把影响行为的结果分为四种强化,即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这四种强化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起关键作用。在学生发生了违规行为后,如何运用强化理论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是我们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操作性学习理论阐述了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如何利用负强化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惩罚教育,使对学生的惩罚变得有意义。

关键词:操作性学习理论;强化;负强化;惩罚;违规行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17-02 一、操作性学习理论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反应,斯金纳称之为应答性反应,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类似;另一类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它不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而是由机体的自发行为引发。人们是通过行为与其带来的后果之间关系的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的,即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R=fSA)式中S-环境,A-行为。影响行为巩固或再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行为所得的结果,即强化。斯金纳对强化做出了基本分类。按照操作学习理论,行为的结果有四种状态:第一,得到好的事物,即正强化;第二,去掉不好的事物,即负强化;第三,去掉好的事物,即消退;第四,给予不好的事物,即惩罚。

二、操作性学习理论中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负强化和惩罚都需运用厌恶刺激,但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负强化指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而惩罚指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例如,上课时,A同学抽掉前座B同学的椅子,使B同学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批评了A同学,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检查,这即为惩罚;A同学为了避免以后再被老师批评及写检查,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抽掉他人座位的行为,这即为负强化。惩罚与负强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的目的不同,惩罚施用厌恶刺激的目的只是阻止不良行为出现,不一定要形成良好行为。负强化则是通过厌恶刺激抑制不良行为,并达到建立良好行为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C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