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至善科技夏令营 新闻稿》,欢迎阅读!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做人做事,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但是这7天的每一天都是用感情筑造的。”(张文嫣) “愿我能考上东南大学!”(王春燕) “这次的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地相遇,即使没有下一次的相遇,也但愿这7天的欢乐记忆将会是我一生中很珍贵的美好回忆,甜蜜而不忧伤,要快乐到最后一刻!”(赵元婧) “祝愿东南大学的老师们永远和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祝您快乐!再见!”(李一楠) 这些来自心底的声音是孩子们在夏令营结束后,在留言板上写下的话语。 12载支教情深,2014又结硕果
2003年东南大学第一次派出研究生支教团,便是来到了内蒙古准格尔旗这片土地,到今年已经先后派出了12届78位队员来到这里从事教育工作。从最初的只负责课堂教学工作,到后来创办“东南大学希望之星班”资助学生完成学业、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组织“爱心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医疗小分队前往准旗开展医疗工作、成立科技创新展厅带动校园科创竞赛、实现“蒲公英”圆梦游学计划、成立“诚信驿站”等促进当地教育发展的举措。
2014准格尔旗至善科技夏令营是由东南大学团委与准格尔旗团委共同主办,准格尔旗第三中学承办。本次夏令营是东南大学与准格尔旗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成果,是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准格尔旗长期教学形式的拓展。夏令营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不仅是发挥了东南大学以理工科见长的特色,更是结合了近些年来准格尔旗当地科技教育发展的需求。 课程设置深入浅出,形式多样
科技课程的设置以节能减排大赛、电路设计大赛、交通设计大赛、结构力学竞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以及SRTP项目为基础,衍生出:节能减排、无处不在的无限电波、多才多艺的机器人、天地交而万物通、I car智能车漫谈和电子技术改变生活六个主题的科技课程,以及结构力学趣味加载组竞赛。
在前期的备课时老师们坚守的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到实物。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能够形成自己对某一科技领域的认知;能够掌握基础概念;能够学会基础知识;能够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正如《多才多艺的机器人》课程教学中,刚刚从巴西参加完机器人竞赛的罗鸿飞老师不仅用视频展示了机器人踢足球、舞蹈,在抗震救灾中搜救生命迹象、勘探地形,在汽车工厂中加工模型,组装汽车,在生活中打扫卫生等等。而且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形成什么是机器人的概念。在此之后,与人的感官相类比,介绍了实现机器人不同功能的传感器。而后,又通过一个机器狗的设计与改进,来阐述了机器人的设计思路。最后,介绍了完成一个机器人需要涉及的学科,以及简单的编程知识,也为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了相关的软件与书籍。
夏令营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了定主题的辩论赛、科技作品实物演示、简易电路焊接、动手制作太阳能充电器等小装置、师生交流分享、出题测试等方式,希望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文化与科学并重
夏令营在科技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不同主题的文化讲堂:介绍了南京的六朝历史、民国文化以及今天的南京生活;夏令营恰逢青奥会举办,准备了多彩的青奥影像资料;讲述东南大学的历史变迁,以及自由而独立的大学生活;在科学家的故事里解读成功所具备的坚持与奉献的精神。同时,夏令营还特别加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开营仪式结束以后,夏令营老师带营员们一起体验了古代学生开学的第一课——开笔礼,通过正衣冠、参拜孔子像、朱砂开智、击鼓明智、启蒙描红、诵读论语和古榕树下祈愿等一系列仪式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夏令营的内涵,也代表了东南大学倡导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掌握科学技术的同时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弘扬乐观向上的人文情怀。 七天的师生情
在这短暂的夏令营期间,不仅学生们学到了科技知识,点燃了科技梦想,得到了师长的关怀,参与夏令营的老师们更是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每天清晨来到备课教室,总会堆满了孩子们意外的礼物和欢声笑语。他们总是他么热切的想把家乡的美食带给我们分享,担心着老师们会吃不惯这里的食物;每个课间,孩子们会率真追问大学的美好生活和南京的特色文化,因为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夏令营的老师仿佛就是他们的眼睛,带领他们展望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在一个个披星戴月的夜晚,老师们在教室辛勤的备课、试讲的时候,回忆起白天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嘴角一直洋溢着笑意。
18号早晨上课前,有个女孩拎着一大袋茶叶蛋给支教老师,说是自己亲手煮的,因为她知道老师们起得很早,担心老师们会饿。她有点羞涩的说前天也煮了一锅,但是有点咸了。听老妈说南方人不吃咸,所以自己没把茶叶蛋带过来。吃到学生送来的茶叶蛋,老师们心里特别的感动,或许这是他们吃过的最难忘的茶叶蛋。
19号下午下课以后,学生又一次跑到老师们备课的活动室,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薛家湾最有特色的小吃——碗托,这已经是第三次发出邀请了,这次老师们终于答应了,放下手上的工作,和孩子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来到学校附近的碗托小摊。吃完之后,在老师们一次次的催促下,孩子们才一一离开。支教老师刘燮感慨:“万万没想到孩子们对我们这么热情,孩子们的真诚与善良,以及他们给予我们的快乐与感动,使我们更要认真做好夏令营的每一件事。”夕阳略过树梢,拉长了孩子们离去的背影,留下的是我们心中的那份温暖。
指缝太宽,时间太瘦,欢快充实的七天很快到了尾声。闭营仪式时,全场手拉手一起高声唱起了《我爱你,东南》。歌声中是对夏令营的感怀与留恋,是对即将离去的老师们的谢意与不舍,是对可爱的孩子们的祝福与期望。歌声渐稀,离情正浓,很多孩子的眼泪都掉了下来。
后来,支教老师李昕说:“自己本想笑着和每个孩子说再见,但是看到孩子们的泪水,听到孩子们一遍遍的说让我回来看大家,最终还是泪眼朦胧。”
七天,其实很短,人的一生中有数不清的七天;七天,却也可以很长,长到你一辈子也无法忘怀。
经济快速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落差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一个从04年开始依托煤炭等能源的开采,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而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同周边的植树造林一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者都有较大的经费投入,但是一个缺乏水资源,一个缺乏教师资源。准格尔旗第三中学的教室,甚至拥有着比东南大学更好的教学系统,却依旧缺少老师,这里的张副校长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甚至是毕业班的班主任。但是,我们相信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有利因素,这里一流的硬件设施:室内篮球场、羽毛球馆、健身房、白板教学系统、书法教室、道德讲堂等等,都会改变孩子们眼中的那份迷茫。目前的准格尔旗,仍需要更多有公益之心的人来到这里,将人文情怀、科学知识、道德理念带到这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4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