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三句话

2022-10-08 20:1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四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三句话》,欢迎阅读!
初四,工作总结,语文教学
【毕业班教学工作总结 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下午好!

我要说的不止三句,由于我很珍惜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我仅仅想把自己近年来毕业班教学中最受益的三句话与大家分享一下。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个句是偶然间在一个陌生的博客里读到的。我当时很震撼。什么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何等大气,何等自信!这种境界,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所以近年来,我努力使自己一点点向语文靠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有魅力一点点……所以我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了《夏山学校》,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所以我重读了《论语》,重读了《离骚》,又读了《季羡林散文集》、《陈之藩散文集》……所以我尝试着在繁忙的课业外讲起《名人传》,讲起苏轼,讲起李清照,展开了“诗文朗诵”,展开了“书法比赛”,展开了我们班的“百家讲坛” ……这些都要感谢“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句话,是它促我反思:站在讲台上,我是语文吗?是它令我警醒:语文老师,你理应以此为方向!

刚才提到的这些活动,名称很大,做法其实很简单。“书法比赛”无非是每周让学生练一张钢笔字,评出十佳二十佳的张贴出来。“百家讲坛”也无非是每节课刚开始让学生依据中考要点,讲析一首古诗词。由于他们用心准备讲得还是不错的。像061516班的程洁梁洁胡梦洁陈梦圆孟逸群等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们讲的大体内容。“诗文朗诵”也是学生自选作品、自己配乐、自做课件,展示给大家。每年也就一次,两节课吧。而这项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高,也常常带来许多惊喜。076班的唐长尚,朗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言,此文生僻字多,长句子多,也不短,在全班的惊愕声中,他满含深情一字不落地完成。0813班的付宇凡配乐朗诵《琵琶行》字正腔圆,诵罢全班掌声雷动。毛星驰自创诗作自配图片(这些图片是反映班级生活的,她自己拍录的),与苏童真情吟诵,发出“13班永不倒 谁的青春有我们狂”的呐喊,让整个班级为之感动。还有075的冯卓群第一次上台紧张得都哭了,第二课时我让于潇她俩做主持,她说我自己来吧,我能行。没想到经过一中午的准备,下午的串词极其恰切优美(我依然能记得许多)

暑假新课程培训时,一个专家说:“你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会还你一个惊喜”,真的是这样呀。这种惊喜,这种课堂的出其不意,常常让我觉得站在讲台上幸福满满。

其实,何止这些呢?有时班级考得还算能够,我说,奖励给大家一节课,我们来点与语文相关的“才艺表演”。我至今记得,而且不止一次与人提及,076的唐长尚,课前说,我没啥才艺可还想参加,我写几个字行不?我说当然能够,书法也是才艺呀。我想的然而是他在黑板上写几个大大的


粉笔字罢了。没想到:他和班里的情歌王子李方驰一起登台,小李清唱杰伦的《兰亭序》,小唐俯身展台开始书写。每写一字,投影中都随之出现。字的粗细介乎钢笔毛笔之间。当饱满大气规范“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从投影中款款走来,大家叹为观止。歌罢,半篇文章写也完成。全班很振奋,齐举手,争抢二尺长幅,最终本着老师优先的原则,这幅字被我收入囊中。当时真是歌美、字美、气氛美,我都很惊讶:学生咋有这样好的创意呢?还有0813的孙思涵,当时她有一篇小说即将发表在八月份的《儿童文学》上。我以前给大家读过一个开头。她说,有首歌很能代表自己写这篇小说的心情,跟小说主题也很相符,能够唱一下吗?我说能够。她的小说什么题目我忘了,唱的哪首歌我也记不得,仅仅唱歌时的那种美我忘不了:班里小孩有的趴在桌面上,有的仅仅低着头,安静地聆听,品尝着中考前离别的滋味,整个班级弥漫着那种淡淡的只属于十四五岁少年的忧伤。哎,很美,我描述不出来。

以上这些活动,都是跟我们组老师们学来的,我做的仅仅其中一部分。我也仅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课堂的精彩完全是学生自己创造的。而这些活动,每次都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乔老师、 刘老师 、张老师、 王老师 、孔老师 、于老师,非常感谢!有的任课老师也慷慨相助,像夏老师,她曾不止一次地把中考前最宝贵的数学时间留给学生朗诵。比如,有时13班朗诵没实行完,而我还要到14班去上课,夏老师就用她的课成全学生,陪同学生朗诵。很感激。

语文不是一条风干的丝瓜这好像来自我校网站上推荐的一篇文章,介绍省实验中学王岱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语文本是血肉丰满的,是渗透了人文情感的文字文学,是什么时候变成了风干的丝瓜?语文成了一条风干的丝瓜,它的筋筋络络成了洗刷考试这只碗的家什儿了。好用是好用,但它不绿了,干瘪了,谁还会爱她?谁还会因她而梦想?语文本不该如此呀。她是如画如梦的甲骨文,镌刻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记载着我们的祖先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艰难跋涉;她是质朴奇妙的民间语言,融汇了千千万万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人类因她而沟通融合;她是绚丽多姿的文学,饱含血泪真情,蕴藏真知灼见,人类的精神因她而富有!要学好语文不是去套公式,不是去死做题,而是要去读,用心去阅读!

所以,即便学业水平考试在即,即便大考小考不断,即便可能没时间指导做题方法,我也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美文,带着你的情感用心品读吧。所以我也常对学生说:语文是鲜活的生命,语言文字是用来浸润心灵的,她需要你真心感悟。我常常很享受和学生一起品读佳作的情景:或畅言作品的思想内涵,或共赏妙语佳句,或对书中人物各抒己见,学生有时陷入沉思,有时侃侃而谈,有时争辩得面红耳赤……其间我充分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也领略了饱满的语文给予师生的快乐。 语文课结束的时候,语文才刚刚开始记不得从哪里捕捉到的这句话了。只是很喜欢。遥想自己上学时,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哪个人哪部作品感兴趣,课下总想找来相关文章了解赏读。课下的满足感


是远远超过课堂的。由此我想,好的课堂应当是能够留给学生足够回味的,应当是能够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所以提及浪漫主义,我给他们聊起屈原;说到《惠子相梁》,我给他们大谈《逍遥游》;有学生问起小说怎么写,我不由得讲起自己高中时代对新星一小说结尾的迷恋;复习《五柳先生传》,我给学生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讲他的悲喜人生,诉说我对他的仰慕;复习《记承天寺夜游》,我用近一课时表达自己对苏子的倾心,爱他的字、他的诗词文,更敬仰他的为人;复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讲了李白与王昌龄、与杜甫、与高适、与孟浩然的友谊……我曾欣喜地看到孟令鑫在为《离骚》做旁批,康鼎捧读起来《庄子》,刘云华迷上了《苏轼词选》……我想,也许是我的课堂无形中熏陶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吧。那,我是骄傲的。记得狄金森有几句诗:“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以读书为乐。

在这儿,我还要坦白一件事情,骗学生不能骗同事呀。那就是:课堂上讲了不少内容,并不是说我头脑中有多少知识储备,恰恰相反,本人才疏学浅得很,我常常做的是现学现卖。课前从网上搜一搜查一查,课上搬给学生;或者是课间刚向办公室同仁请教,课上就卖给学生。学生不知道呀,他想老师知道得还真不少哩。我心里偷着乐呢。不过,我想:多花几分钟,精心准备一下课程,“骗”得学生小小的信服,“骗”得他喜欢上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这种欺骗还是值得的!

总之,如果说我的课堂还不至于让学生特别讨厌,如果说学生的成绩还不是太惨不忍睹,我想应该感谢这三句话。第一句话,让我意识到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不断丰富语文课的内容,即便不能自成风格,也要努力上出些许味道。第二句话让我意识到眼中不能仅有分数,更应真诚地引领学生品读佳作,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第三句话让我现学现卖,在“熏”字上下了点功夫,“骗”得某些学生乐颠颠地读点书。感谢这三句话,让我在繁忙的毕业班教学中依然能收获意外的喜悦。不过每年也都有诸多遗憾,而且是遗憾一年比一年多。好在教学的路还有很长……在这条长长的路上,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一个快乐的教书匠,希望语文课堂能给孩子们留下点温暖的记忆。

里啰嗦,就到这里吧。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z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