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祖山总校山神庙小学 杨丽芸
在学习或者说是接触建构主义以前,我对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有所了解。它们都是由专家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而这些专家的名声又为这些理论的正确性树立了权威。对这一行不太熟悉的我曾经对这些理论深信不疑。(夸张了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学习者外显行为的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它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恩,很正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恩,也很正确)写到这里,我似乎觉得自己是棵墙头草,无论哪边都要倒。其实,这是死读书不思考的结果。学而不思则惘。任何理论的存在都有其价值,但这并不表示它们都是正确的。拿行为主义来说,它就是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人是有意识的。
因此,无论学习哪门课,哪些理论,我们都要勤于思考,提出质疑,将原先获得的知识与现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判断、分析,得出最终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我认为这就是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纵观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人物是杜威、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在经验建构上却有着共同点——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新旧经验之间进行着双向的建构过程。
不错,在学习建构主义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由于之前我对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所以在与建构主义概念的比较中我知道哪些主张需要保留,哪些则要摒弃。新旧理论在我的脑中互相进行着补充,逐步完善我对理论的理解。正是有了先前的学习经验,才会有后面的比较与选择,可见学习者在学习前的基本经验与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这一点对我们的教学很重要。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对某一概念全然不知,那他们就犹如一张张白纸,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如果学生对某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那为什么我们不利用一下呢比如煮汤圆。也许学生们不一定亲自煮过,但至少他们知道汤圆煮好了会浮起来。这个现象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如果教师能将浮力原理渗透在这个生活经验中,学生一定会学习得更好,也会对更多的生活现象发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产生学习了解并掌握的兴趣。这又让我想到了维果斯基的言论。他把学习者的日常经验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而把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只有与自上而下的知识相互联系,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才能获得成长的基础。教师系统地讲授知识,学生发散地寻找生活中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与价值。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于是主动性成了建构主义的又一特点。学生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而是会思考,会运用,会联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u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