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评论

2023-02-02 08:4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治新闻评论》,欢迎阅读!
法治,评论,新闻
“于欢案”再反思:明晰界定“正当防卫”,保障受害人的合法利益

1118日,山东冠县“刺死辱母者案”当事人于欢,减刑出狱。在此案中,怎样界定“正当防卫”颇具争议。

争议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方认为,应站在理性的角度进行科学谨的判断;另一方则认为,要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来判断。根据审判结果来看,对“正当防卫”的界定,我国在司法实践中选择了后者。

《刑法》规定:“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就“于欢案”这一个案而言,其对刑法中“正当防卫”的界限进行了重塑,对以往“非法拘禁是否正当防卫”做出正面回应,且后最高院对“正当防卫”进行了详细的司法解释,让“正当防卫”的标准更加明晰。

由此可见,判决中在遵循法理的同时,兼顾到普通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在法理和人情中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关乎法理,就其犯罪产生的严重后果,认定其属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构成故意伤害罪;关乎人情,就其在犯罪情境而言,考虑到当事人所处环境的危险性,认定其属“正当防卫”范畴。

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坚决依法认定,切实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对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时间、对象条件等提出了十方面规则。对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意见明确规定:“对于不法侵害是


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

就“于欢案”这一个案而言,其对刑法中“正当防卫”的界限进行了重塑,对以往“非法拘禁是否正当防卫”做出正面回应,且后最高院对“正当防卫”进行了详细的司法解释,让“正当防卫”的标准更加明晰。

就推动中国法治进程而言,在此案涉及到法理与人伦的讨论,接引发公众开始关注刑事案件的事实、证据与法律间接实现了刑法法律的普法效果。个案虽小,但法治正是因为个案的依法正确裁判才得以建成,正是一个又一个引人关注的个案才得以引发公众对于事实与法律的讨论。

此后“于欢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指导案例,以此来全国司法工作。因此,在后续“正当防卫”的判定中,既有案例可循,也有相关文件来指导,来依法保护相关受害人的合法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t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