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十六宜

2023-01-13 05:5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养生十六宜》,欢迎阅读!
养生,十六
养生十六宜

养生十六宜

1、发宜常梳古称“栉发,即指干梳头。以自己的双手作梳,由前向后反复作梳头动作。此法可不拘时节常习,晨起或睡前亦可练习,久习美颜保健、清脑明目。注意梳头时应适力轻揉,切忌暴力抓挠。

2、面宜常擦古称“浴面,'。其法是先将双手掌对搓至极热后放于鼻上,以中指带动其他四指,从鼻两侧迎香穴开始向上擦拭,至头额两侧时左右分开,再沿两颊而下。如之反复搓擦干浴,注意用力要轻柔。常练此,可收美容驻颜、焕发青春之佳效。古所谓“驻颜术即指此法。

3、目宜常运古称“运睛,因似鸱视,故亦名“鸱视功。久习能去内障外翳,纠正矫治眼科疾病。其法为运使双目由左转到右,再由右转向左。如之左右各转14(晃眼法),然后紧闭双眼,返观内视片刻后陡然睁大眼,同时呼出浊气。做时需注意,转睛动作宜缓慢而匆犯急。

4、耳宜常弹古称“掩耳弹枕、“鸣天鼓。习之可防治耳鸣头晕,能静宁神,清脑补髓。其法是以两手掌心掩住两耳耳道,食指叠压在中指之上,轻轻鸣击后脑枕部(天鼓),以闻咚咚声为宜,连续叩击24次。

5、舌宜舔腭丹法称“搭鹊桥。古人视口水为金浆玉液,人身之宝,故而尤为推崇舌抵上腭以生津液,以之为修丹大要。习之可除燥生津,润肌肤。其法为以舌尖舔动唇齿间软腭处,

左右转动各36.轻轻卷动,口内顿生津液,接下来即可行“津宜数咽”法。

6、津宜数咽古称咽津之法,胎食之术。医家认为咽津食液可滋补五脏,灌溉六腑,光泽毛发,润养肢节。其法紧承“舌宜舔腭”后,满口生,遂鼓漱36,然后分3 口将津液咽下,汩汩有声。落人腹内。

7、齿宜常叩古称叩齿术,久习可固齿坚牙,酸痛不加。其法宜于闲暇时或饭前饭后行之。先叩大牙24次,再叩前牙24,此法常与“舌宜舔腭”、“津宜常咽”等配合练习。叩齿要注意力度大小,过轻过重均为不宜。

8、浊宜常呵古称鼓呵术,呼浊之法。行之可消织聚, 除胀满。其法


是先停闭呼吸,.待胸腹部闭息后鼓起至全满时,抬头张口将浊气呵出,7次为宜。呵浊时可发音也可不发音,发音时配合呵气发“呵一一”音。

9、胸宜常护古谓护胸之法,可除燥润肺、理顺呼吸,并收强肌壮肤效用,其法不拘于行立坐卧,将胸部裸露或着单衣。以两掌相叠以胸部擅中为中心作顺时针、逆时针旋摩各12,旋摩圈之大小宜“先小再大复归小',,亦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10、背宜常暖古称“暖背、“摩膀”之术。常习可怯御风寒,强壮筋骨,消痕除滞,通畅气血。其法亦不拘于行立坐卧,以两掌掌心旋摩后背12次。注意要控制力度, 旋摩后用拳,

作轻微拍打敲击。

11、腹宜常摩古称“摩脐腹”、“摩生门”之术。久习能顺气消,强壮脏腑。其法不拘姿势,先搓热双手后相叠置于腹部(腹部可裸露亦可着单衣)',以脐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旋摩36,注意事项俱如上述。另手法勿重,重则易伤及内层。

12、肤宜常浴古称“干沐浴”法,勤习能流畅气血,光润肌肤。其法一般由上而下,由头顶百会穴开始下行至面部.再左肩右肩两臂膀,下行胸,再过两胁两腰,循经下行到左右腿部,直至脚底涌泉穴。两掌在沐浴干搓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当,动作轻缓为佳。

13、谷道宜常撮古谓“撮提谷道,亦即“提肛”之法。勤习可提阳,防疾祛病。其法不拘姿势,于吸气同时稍稍用力撮提会阴穴(如忍便),稍停再放下。同时呼气。每次如法行之7次。做时意念勿太使,用力亦勿过。

14、足心宜常擦即古代“涌泉养生法”。常擦涌泉穴, 可固肾暖足,交通心肾,增进睡眠,清脑宁神。其法为取坐式或卧式,赤足,以掌心缓缓摩擦足心涌泉穴,次数以百次为度,行时一般先左后右擦至足心发热为宜。

15、股节宜常摇古称“摇肢”、“宣舞”之法。习之能舒展四肢,灵活关节。其法为双手相互握固连双肩,先由左向右再向前转,若转辘轳,左右顺时针、逆时针各转36 次。摇动已毕,

平稳端坐,提起左脚,脚尖向上缓缓勾起, 伸直成蹬脚跟状,9次之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m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