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制政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2023-03-08 10: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专制政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欢迎阅读!
发展状况,专制,中国,特点,及其


中国专制政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拥有非常灿烂的文化成果。然而,从古至今,中国社会都一直或多或少的受着一种有着中国特点的专制君主制度所影响着,这种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那么,中国的这种专制政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什么样不同的特点和方式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中国不同朝代专制政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总的来说,中国专制政治的基本走向是:从宗法制下的集权到法治思想下的集权,并在法治思想下不断完善和发展,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国专制制度的开端要追溯到夏朝。在夏朝延续的500多年间,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中国社会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私有制社会制的转变。所以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集权的国家政权。约在公元前2100年,是夏王朝的开始。大量的史籍文献及出土文物均已证明,夏朝已经具备了完全的国家形态。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夏启建立起自己的专制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即正式形成。

夏亡后,商汤则立商朝,经历约600年时间,这期间,商朝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政治机构,宗法制度和宗族统治日趋成熟,中国的专制政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 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商朝的占卜的目的就是利用神权来强化五权。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西周主要靠着宗法制和分封制来巩固专制政治。西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它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其显著特点是宗法组织和国家组织紧密结合。分封制即是国家元首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然后让他们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王室。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责任。分封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除此之外,周朝还建立了一系列礼乐制度来巩固专制制度,确立了周朝“家天下”的政治特点。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中国的专制政治处于一个不断加强的趋势中。

西汉初年,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建立了比秦朝更为完备的武装力量。又制定了法律皇帝的命令也法律的作用,必须无条件执行。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特征。也是中国封建政治




宗法制下的集权到法治思想下的集权的开端。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此后,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加强皇权。另外,汉武帝还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隋唐时期在尚书省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主要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唐朝最终结束了家国一体和贵族门阀政治的国家体制,开启了皇帝官僚政治体制。且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唐代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扩大了官员来源,能巩固皇帝集权统治。唐朝设立的各种法律制度促进了法制思想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国专制政治的一大高峰。但唐朝中期,地方设立了许多节度使,致使“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单人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实行宰相职权,后来,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使皇帝可以独揽大权。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秦以后一直实行的丞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后来明成祖成立了内阁。

清朝为消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影响,设立了军机处。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加强到了空前的地步,是中国专制政治的最高点。

清朝之后,顺应历史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的专制制度开始不断阻碍社会的发展,直到辛亥革命,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终于被推翻了。

但是,在古代的中国,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对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是起积极作用。政治上,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经济上,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上: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l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