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及联系

2022-11-29 15:09: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及联系》,欢迎阅读!
区别,道德,联系,法律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及联系

【摘要】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法律;道德;区别;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之永恒主题与难解之迷。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道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法律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法律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在我国,法制建设并不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社会的发展,一些道德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是对社会非常重要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会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从而达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这是法制的发展,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法律和道德概述



道德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单从道德的内容角度来讲,道德具有价值性。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高标准。而,道德除了具有价值性以外,还具有阶级性、物质制约性、共同性。与它的内容和特征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只从它的内容角度上来讲,道德具有价值性。价值也即真、善、美、正义、光荣、公正等,这是道德最高层次的内容,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高标准。西方法学中,自然法学派以价值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律,然而在研究法律的同时,便更多的将其与道德联系起来,这就说明了道德对法律的评价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道德除了有价值性以外,还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比如: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批评等,都深刻地体现了不同阶级道德对立。第二,道德具有物质制约性。前面提到道德的产生和物质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它是由社会物质基础决定的,随着物质基础的变更和发展,道德的性质与内容也




相应得到了发展和变更。第三,道德具有共同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因为道德所具有的正义、善良、美丽等内容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环境、互相尊重、拾金不昧、互相帮助等,随着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道德的共同性也会更加的集中。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在其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即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法律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要有明示、预防、和校正的作用。首先,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工作来实现的。其次,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再次,法律具有校正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矫正。二、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的存在形式,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生的机制不同



道德是从人们的观念和对社会的判断中生出,而且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很少把它写出来并向大家公布,而法律刚好相反,它是由国家专门的机关制定,并且必须写出来向大家公布,不然就不能算法律了。在对行为的判断上,道德相对而言就比较模糊。我们很多行为从道德上很难判断是对是借,是好是坏。但对一个行为从法律上判断是违法还是合法就明确得多。在判断标准上,道德是多元的,而法律是一元的。不同的人在道德上的标准可以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因为各人的道德标准不同,就会有很多评价结果,但同一件事,法律上就只应该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不会出现有多种结论。(二)表现的方式不同



法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的,表现在政权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决议、条例、指示等规范性文件中。道德则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社会,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医务道德、政治道德、商业道德、社会舆论、社会公约等。(三)调整的范围不同



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证是法律规范的突出特征,也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特征。而道德所能依靠的仅仅是个人的良心谴责与社会的舆论压力。法律是外化的,道德是内化的。法律仅仅规定外部行为,对于行为的内在动机所在则并不涉及;而道德其关注点在于内心的动机。然而,法律上要区分犯罪的故意与过失,区分这种行为是通过对行为人的外在行为进行推断而得出的。(四)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kh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