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欢迎阅读!
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 勇 王一华 马德章 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3期
■杨勇王一华马德章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基层学院逐步成为办学的主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会更加突出。然而,高校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与考验。从外部来看,长期面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特别是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借题发挥,利用各种渠道攻击我们的政治、司法以及社会管理制度,与我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争夺阵地。从内部来看,我们的社会问题也进一步凸显,贫富差距拉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难度加大;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明显,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社会组织形式、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给高校基层党建带来了挑战与考验。
二是高校党的组织机构与领导体制改革,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随着高校机构与体制改革,人们思想意识上依然存在着重“行政”轻“党务”的意识。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主要是分管基层学院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对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深入研究不够,在教职员工心目中容易形成可有可无的配角形象。大多数高校出现多种学制、多种管理模式并存以及一校多区、一校多制的新情况,党的组织机构如何与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高校党委如何实施更为有效的领导,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外群众的思想工作缺乏量化的评估标准和考核;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尽管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许多活动,但整体来说,工作创新不够,缺乏活力;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设专职书记,无论是教工党支部还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多是兼职,由于待遇、职务、职权等问题的客观影响,许多人不愿意承担,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在党建具体工作中存在着重“实”轻“虚”的现象。大多数干部职工认为,行政工作是“硬任务”,是“实”的,可以定量考核;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是“虚”的,弹性较大,没有硬性量化指标,难以准确衡量,只要不出问题就行。基于这样的想法,导致实际工作中很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埋头于教学、科研等工作,或者专心于学生教育管理、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党员、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工作淡化了,在时间冲突时,往往是党的活动给教学、科研工作让路。在内部建设上存在着重“设置”轻“管理”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在机构的设置上普遍比较重视、比较健全,而在监督和管理上缺乏足够的可操作的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完善的制度因素影响,思想上不够重视,投入的精力不足,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党的基层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课题。网络已成为广大师生获取信息、与外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反动言论等内容。这对部分师生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对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是关系到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大事,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现实课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长期形成的角色定位和工作习惯,使基层党组织对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的自觉性不够。
二、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在组织和队伍上加强,在教育方式和活动方式上创新,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的建设。
一是基层党组织始终要把学院的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学院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自觉与学院行政班子一道积极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始终把促进学院发展作为基层党建的核心目标,而不是单纯抓党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主动帮助学院行政领导协调各种关系,汇聚各种资源,化解各种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推动和促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不是单纯抓政治理论学习。要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主动关心和解决教职员工的各种实际问题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使大家的心思都能集中到学院的中心工作上,而不是单纯做群众工作。
二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实行党政领导交叉任职。让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在高校应该成为一项基本的制度安排。这样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有效地参与到本单位的教学、科研活动及其他行政事务中去,从而积极组织党员在其中发挥骨干作用,体现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可以使党的基层组织适时掌握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动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紧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党的基层组织掌握必要的社会资源,使之有能力帮助教职工解决他们在教学、科研乃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有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能力对于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利于协调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与同级行政领导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沟通、相互协商、形成合力,同心协力地推动本单位的工作。
三是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配备专兼职党建工作人员,保证数量,提高素质。基层学院应配备一名专职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副书记,应按规定配齐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组织员。应大力提倡专业教师兼做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并解决好他们的待遇,提高各级党务工作人员的地位,调动他们积极从事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要努力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精选、严管、强训、优出”的思路,确保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政治上过得硬,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是处理好党务与行政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党组织和行政要做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党组织要协同行政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团结和带领工会、教代会、共青团为实现学校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行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自觉接受党的监督,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五是加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党建工作网站,构建网上党建新平台。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失时机地找准切入点,做足网络大文章,充分利用网络灌输科学理论,帮助高校师生增强上网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思想基础。要在校园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校园网上建立党建和思想政治专栏,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积极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责任编辑/田家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i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