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学习总结

2022-10-28 11:2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学习总结》,欢迎阅读!
学习,活动设计,探究,总结,B3
个人能力能力点提升总结



姓名 年龄 职务 任教年级 所选能力点

25 教师 年级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总结

描述该能力点下所选的网络研修课程(参考省公服平台网络研修所选课程

序号 1 2 3 4 5

性别 教龄 职称 任教学科

4 数学

课程名称

网络、移动媒体、新媒体时代学生参与方式的变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教学中技术与内容的优化组

信息化与课堂融合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走向智慧教育 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教学

学时 3 3 3 2 4

学习课程

描述一下自己参与的科组活动、个人活动有哪些 一、教研组/科组研修活动 ①科组研修2.0提升工程

②组内磨课、听课、评课、说课、反思 ③开展教师综合素养比赛

参与的活动

④每周备课组集体备课 二、 个人研修活动 ①观看2.0学习视频 ②完成2.0相关学习任务 ③公开课汇报

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 ⑤参与科组内的教研活动

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教学能力测评指南》的实践任务要求,逐个进行经验总结,要求图文并茂,可在文档后面附上相关附件。

实践任务 小结

小结:

实践任务一:案例分享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


握圆的周长公式。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小动物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再具体描述圆的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等操作活动,进一步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然后让学生应用刚刚掌握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任务二:学生案例 小结:

(1)1是一个与圆的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我们经常看到或使用的自行车引出问题,能让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自行车轮子的半径是 33 cm,它滚一圈能走多远,那就是求它的周长。这样的问题,是“化曲为直”思想的应用--用曲的车轮周长计量自行车前进的距离。第二个问题带有更强的现实性,“小明从家到学校 1 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我们必须通过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的相关结果,也能加强我们的生活经验

(2)“做一做”的第 1题是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圆的周长,这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简单应用。第 2题则是已知圆的周长,反过来求圆的直径。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问题在本单元及后续学习(圆柱、圆锥)中会经常遇到,我们应当掌握相应的方法。既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也可以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直接变形,利用除法算式进行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Ui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