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众与从众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2023-11-18 14:3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出众与从众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欢迎阅读!
从众,幸福感,出众,新时代,角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出众与从众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提升

作者:杨凤青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齐美尔在玫瑰——一种社会的假设一文中,提出人类对一切更高层次的物质或非物质的追求,以及获得之后的幸福感,除了对事物本身具有客观价值的追求外,更多的是由于与他人进行比较后的优越感而带来的。即一种出众的心理所驱使。同时,对于个体的跟风行为也是对群体价值取向的一种从众的表现。新时期,出众和从众心理对身处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幸福感有巨大影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很多,笔者提出自己对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展望。

【关键词】齐美尔;出众与从众;大学生幸福感 你幸福吗?我姓曾

幸福是什么呢?由于提问比较突兀,出现好多普通采访者回答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回,因此让这一采访词语瞬间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学生群体的幸福感现状不仅对大学生的自身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同时关乎着和谐社会的建构。 一、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影响要素

(一)幸福感现状。自1999年以来,我国通过高效扩招方式迅速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幸福感影响力关乎到个人成长、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现代大学生是在顺境中成长的一代,而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幸福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二)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构成要素。 新时期,根据查阅资料显示,新时代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有7个方面:(1自我意识;(2)学校学习;(3)人际交往;(4)恋爱;(5工作社会适应;(6)家庭环境;(7)消费与休闲活动。其中,主观因素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即积极的自我意识和精神态度是大学生产生幸福感的关键。反之,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精神态度会造成大学校幸福感低甚至产生抑郁的后果。 二、寻求出众与盲目从众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一)寻求出众——比较心理决定着人的幸福感觉。齐美尔在《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一书中曾写道群众将永远不会从各种东西的刺激得到满足,而是把他们的激动与对东西的占有联系起来,因为邻居并不拥有,把他们的激动与匮乏联系起来,因为邻居已经占有。笔者对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理解是:人们永远不会仅从既得的客观事物具有的实际价值得到满足,而是把这种占有的满足与周围他人不占有的匮乏联系起来。于是,只有当自己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获得出众的效果,人们才会感知到幸福。

1. 出众心理对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积极性方面。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精神,这对大学生个人的成功,社会的活力与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各个领域人才的进取精神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2. 出众心理对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消极方面。在一些盲目攀比的作风和风气的影响下,一味出众的追求必将带来消极的后果,攀比之风污浊校园。主要表现为:在情感方面,很多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从而造成情感上的虚假和空洞。

(二)盲目从众——以他人的拥有作为自我追求幸福的奋斗目标。所谓从众,乃是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在群体一致性压力下,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和自身冲突间寻找到的一种解除方式,获取自身安全感的手段。现今大学生处社会转型期,扑面而来的多元化的价值观纷繁复杂,而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未完全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众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

1.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积极影响。齐美尔曾在时尚哲学一文中指出: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他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有了模仿,个体获得了群体认同,找到了归属感,一种时尚的观念或是事物也得以传播开来。在主流价值观上的从众是个人寻求归属感,获得群体认同以及集体稳定发展所必须的。群体成员当有一致的价值观和追求时,才能保证群体活动的运行和发展。

2.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消极影响。盲目从众或是在一些不良作风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消极怠工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难有创新,在校跟风考研,临近毕业面临择业时,从众参加公务考试。这些对面临毕业、就业的大学生生来说都是造成幸福感低的原因。

三、对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客观因素的分析

(一)高校扩招带来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而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加之专业设置不平衡,致使毕业生就业难。当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困境出现,大学生幸福感自然无从谈起。 (二)发达城市物价飞涨,近几年国内房价居高不下,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无力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对未来生活的沉重压力和并不明朗的前途,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必定很低。 四、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在家庭教育中大学生家长应当打破陈旧的择业观,破除一味追求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的思想,正确引导孩子把眼光拓展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

(二)高校应当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校园氛围。同时,组织同学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大学生自身要调整并树立正确的个人目标和期望、切忌盲目攀比或随大流,提升我的幸福感。同时注重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集体间成员的良好交往,个人才会找到自身的价值。

(四)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整,稳定房价,建造廉租房,保证高效学生毕业、创业、就业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齐美尔.时尚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 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 [4] 王枫秋,李常瑜.人际距离与社会传播[J].百科论坛,1994.

作者简介:杨凤青(1989.12- ),女,江苏淮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U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