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3-01-18 00:4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欢迎阅读!
之兵,国君,燕昭,五国,乐毅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战国策-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

B.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

C.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

D.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望诸/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 “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与“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遇”字含义相同。

C.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与“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



1


D. “收八百岁之畜积”与“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畜”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毅投奔赵国后,燕惠王非常后悔,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被左右侍臣蒙蔽了,竟然让骑劫代替乐毅的职务,这说明他善于自省。

B. 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写自己之所以回信,是想让燕惠王明察先王任用爱护自己的理由,并进一步表明自己事奉先王的拳拳之心。

C. 乐毅在给燕王回信中写道: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由此,我们可见其对先王的忠心。

D. 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对新主燕惠王听信谗言、用人不当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从中可见,无论是才干还是忠心,乐毅都堪称一代名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 译文:

2)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译文:

【答案】 10. C 11. B 12. A

13.1)将军误解了我,认为和我有了隔阂,就抛弃燕国归附了赵国。 2)执政管事的大臣,凭着先王的旨义并按照法令,施恩于平民百姓,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燕惠王即位,因为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领兵。于是乐毅逃亡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后来,齐国大将田单设计骗骑劫,最终打败了燕军,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

“奔赵”的主语是“乐毅”,所以应在“乐毅”前断句,排除AB “齐人反间”是“疑乐毅”的原因,中间断开以突出强调,且“反间”是指“反间计”是“用”的宾语,结构完整,排除D。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 A.两个“让”均为“责备”。句意:于是燕惠王派人责备乐毅。/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B.第一个“遇”,知遇;第二个“遇”,与“会”字相同,会谈。句意: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将军您的知遇之恩呢?/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C.第一个“报”,回复,回信。第二个“报”,报答。句意:于是乐毅派人送去书信回复燕惠王。/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RN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