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视角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方法探讨

2023-01-08 00: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使用者视角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方法探讨》,欢迎阅读!
精细化,视角,使用者,探讨,基于
基于使用者视角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方法探

作者:程召旻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20年第2



程召旻

摘要:传统的交通设计多是站在“上帝视角”的平面设计,导致交通设计与使用者体验相脱离。因此在交通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道路交通精细化设计理念的研究。文章从使用者视角出发,采用精细化设计理念,将方案设计和使用者体验连接起来,提高城市交通设计的合理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精细化;交通拥堵;可视化;交通设计

精细化的设计虽然是以交通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但仍然是以经验性的尺度去考虑,效果未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效果差,以使用者角度来进行设计,增加了设计的难度,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付出和钻研。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的设计改善交通环境已经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传统交通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仅以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

传统的交通设计理念和规划大都根深蒂固,很多设计者和管理者按照固有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如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增加道路,实际上道路的建设速度仍然无法满足机动车辆的增加速度,城市中土地面积有限,无限建设城市道路也是不经济的,并且长期施工会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交通设计不应该摒弃以往的经验,但一味使用原来的标准,难以带来实质性的优化和提升

(二)传统设计方法难以应对复杂环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机动车辆的增加,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设计方案难以应付复杂的交通环境。传统交通道路相对简单,设计者往往能在脑海中就可以构建交通场景,但现在交通环境复杂,交通条件差异大,如交叉路口形状不规则,路口常出现交通拥堵,构建复杂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困难,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先进工具的配合。

(三)在多专业协同方面存在困难

城市道路是城市多功能空间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建设的要素之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道路的支持。道路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基础,优良的城市道路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也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协作,不仅包括市政工程、景观工程还包括道路工程。多方面专业人才的配合才能构建科学经济的城市道路,改善城市的交通情况。而传统的道路设计更多是用图纸来表达,直观性较差,并且近年交通环境复杂,仅依托设计图纸来表达,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多个专业人才的交流和沟通。

二、精细化交通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划分路权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进行路权划分,避免混合交通流造成车辆拥堵、人员伤亡等,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目前我国路权划分方法主要有设置双向交通通道、分时段限制某种类型车辆行驶等,对于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过多地采用禁止、限制、绕道方式解决,这些方式都会影响交通出行,禁行只会让人们去别段道路,增加行驶的路程,消耗更多的资源,对城市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划分路权,让道路行驶更加畅通、安全、省时,让人们都能遵守交通规则,改善交通环境。

(二)调整机动车车道宽度

设计机动车道时,应该考虑行驶车辆的车型、速度、数量等因素,确保机动车通行的连续性、安全性。机动车辆和人行道之前要留有合适的宽度,避免两者发生干扰,机动车辆之间要留有合适的宽度,减少机动车辆之间的冲撞,城市道路单个车道的宽度应该为33.75m

(三)优化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处最容易发生道路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对交叉口进行精细化设计科学设,能够减少道路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率。通过传统精细化设计方法缩小交叉口,如果交叉口过大,机动车辆难以辨别行驶区域,不方便区分各个方向的车流,所以缩小交叉口,避免交叉口中央空白迷茫区域和进出口道路辨认问题。配备合理的信号灯,让驾驶员明确行驶方向,保障车、人行驶的权利。对改善后的交叉口进行评估,通过Rhino环境下的Grasshopper将周边环境和方案快速建模,进行参数化交通设计,将原有的平面CAD文件,实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减少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可以在交通设计者和使用者体验间建立动态连接,便于实时调整优化方案。

(四)设计调头车道

调头车道是车辆行驶中的必经路段,也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设计不合理,会严重影响道路交叉口处的通行,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调头车道的缺点主要如下:调头车道会影响主线车道车辆的行驶,占用空间;调头车道如果每次只能通过一辆车,会使很多需要调头的车辆排长队,降低行驶的效率。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多调头,满足多辆车辆调头的需求。

三、结语

基于使用者视角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是以交通参与者的通行需求为核心,利用精细化交通设计,以专业人才为支撑,解决交通道路存在的问题,缓解交通拥堵现状,改善交通环境。相比传统的交通设计,其更能适应日益复杂的交通环境和城市的发展,更符合多专业融合的设计势。

参考文献:

[1]段进宇,张旭.基于使用者视角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方法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8.

作者单位: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QD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