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漫画书《父与子》杂记

2022-08-08 13:1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经典漫画书《父与子》杂记》,欢迎阅读!
经典漫画,父与子,杂记,阅读


阅读经典漫画书《父与子》杂记





因为121日的太仓市级公开活动要求选择《建构式课程》上的内容,在反复斟酌、遴选之后,在上周五选定了大班“开心一刻”主题中的语言活动“有趣的漫画”原活动设计中选用的漫画作品《错觉》依稀记得是一本《父与子》中的作品,《捉蝴蝶》就没印象了,于是上网去搜图,果然找到了,只是作品名称叫《救火》,还有其他一些如《长矮了》《射击》《将错就错》等也是不错的题材,可以让孩子尝试讲述。可惜网上的图片像素太小,做ppt不清楚。周日,特意去了新华书店,买回了《父与子》漫画丛书(全集4本,32元) 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快速浏览,想尽快找寻出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没想到,《父与子》中的作品各个都是那么精彩,让你在大笑之余又有所思,我想这就是《父与子》之所以成为经典漫画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在这套长篇连环漫画书中,主人公没有人名,只有固定的长相和固定的关系,那就是一个穿黑马甲的浓须秃头和一个刺猬头小孩之间的父子关系,这是一种存在于人类的基本的自然关系。在整个叙事中,父与子的年龄没有变化,换言之,这是滞留在童年期的父子关系。这与其说是“父与子”,毋宁说是童年记忆;“父亲”在这里只是构成戏剧性冲突的一个要素,构成童年记忆的一个要素。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由此出发,穷尽童年所有的可能,在一种穷尽想像的过程里回



1 3


忆和欢笑。例如在《射击》作品中,聪明的儿子看到父亲射不中靶心,别出心裁把靶子移到父亲第一次射击时子弹的落地处,第二次射击,父亲果然成功射中靶心,儿子欢呼雀跃。看到这,不禁想起一句话“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不正是对这个故事最好的解释吗?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于是,对书的作者产生了兴趣,上网一搜,信息立现:在这缓缓的亲情和幽默 ,竟然掩藏着一个真实的悲剧,而这个真实的悲剧又是通过一个现实中的悲剧来实现的。卜劳恩原名埃里西·奥塞尔,1903年出生于德国边境的一个小村庄,童年时随家人迁居当地首府卜劳恩市。19331月,埃里西·奥塞尔因创作讽刺希特勒的漫画而被纳粹政府禁止工作在好心朋友的帮助下,他逃回了自己的故乡。直到《柏林画报》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需要一个漫画家,专画长篇连环幽默漫画,每周刊登一次,这个从小就曾着力描绘“一战”如此宏大事件的漫画家才毛遂自荐,承担了这个相当微观和细致的工作。经过《柏林画报》的交涉,获准以笔名卜劳恩发表非政治性的绘画作品。1937年,《父与子》连载结束。1940年卜劳恩应邀为《帝国周报》工作,在那儿根本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1944年,由于邻居的告发,卜劳恩以“敌视国家言论罪”被捕,并被秘密判处死刑。卜劳恩在开庭前一天自杀于狱中。在那个黑暗而冷酷的时代,卜劳恩并没有将自身所处的残酷环境转化为一种怨恨,而是将自己的爱创造为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作品。那可是地狱时代的人们幸存的欢乐。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这又是怎样的幽默



2 3


呢?它生存于悲剧性的创作格局中。创作格局是悲剧的,文本格局是幽默的,这种张力更加给人带来震撼。

如果你对《父与子》感兴趣,不妨也去淘一套回来,茶余饭后捧在手里,既做消遣,又可以对人生、对生活有所启示。不知孩子们是否能读懂?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G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