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析“80后”女性择偶观》,欢迎阅读!
![择偶,女性](/static/wddqxz/img/rand/big_99.jpg)
析“80后”女性择偶观
作者:李文秀
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5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 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80后”女性择偶观发生的变化与他们这一代自身的关系、受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哪些特征影响“80后”女性的择偶观,以揭示这个群体的择偶标准是否是理性的选择,力图找到正确的引导价值观的方法。
[关键词]“80 后”;女性;择偶观;择偶梯度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5-0032-02
“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的一个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的代名词。关注“80后”女性的择偶问题,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80后”的择偶问题,从以下三种主要择偶理论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
一、择偶理论
1.“同类匹配”理论。“同类匹配”理论也就是人们择偶时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等方面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1]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所属的某个特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范围内去选择婚姻伴侣。“80后”女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就逐渐学习和接受了这种规律,在择偶时自然根据自己的“门户”条件去筛选淘汰各种各样的异性。
2.“择偶梯度”理论。“择偶梯度”理论指男性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当或者比自己地位稍差的女性为伴侣,而与此相反,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在受教育、薪金收入和职业阶层等方面高于自己,也就是婚姻中常说的“男高女低”模式。[2]从整个社会来看,在女性择偶时,男性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财富和权利,但男性择偶时,男性主要考虑女性较好的外形、温柔贤惠的品性、女方年纪较自己小、情操、个人修养、脾气、性格、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男性能够接受比自己社会地位稍差的女性,但是女性难以接受比自己社会地位稍差的男性。
3.“资源交换”理论。“资源交换理论”认为人们被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于他(她)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这些资源是多方面的,如个人的气质、财富、才能、社会地位。假设某人的某一种资源不足,但可以更多地提供另一种资源作为补偿,比如在包办的婚姻中,彩礼和新娘的价格是最常见的交换。女子较好的容貌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被用来交换社会经济地位等。[3]学历、职业、个人能力、住房、个人收入等经济状况因素和爱情因素在“80后”女性择偶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社会的诱惑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自控力也受到了冲击,其价值评判体系出现了不稳定性,“80后”女性恋爱观的纯洁度已在悄悄地下降。翻看大型论坛情感专区男女之间不忠与出轨的帖子比比皆是;女星天价陪酒费而许多有钱人乐此不疲,甚至有这样的观点:我有了钱想找几个就找几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拜金”、“找富二代”、“两腿之间是黄金”、“为了钱不管什么男人都能付出一切”,“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流眼泪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笑”等流行语充满了校园,连孩子们都学会了唱“要嫁就嫁灰太狼、这样的男人是榜样”,爱情似乎已经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附属品。钱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了感情,一生只为物质而活,这样的人生的幸福感将永远得不到满足。“老少配”的现象也不胜枚举,例如年仅23岁,名响中华的“跳水皇后”伏明霞与50余岁离婚一次且腰缠万贯的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结婚。
二、“80后”女性的择偶标准
1.感情因素。当今社会,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大,当工作、生活、学习不顺,当与同事、同学、老师关系不融洽时,人都需要心理上的安慰。这时如果有对象敞开心扉,说几句非常到点的话,就容易抚平心理的创伤,解除苦闷。人在处于逆境时需要救命草,在烦恼、挫折时需要人的安慰,在不开心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以后,可能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又经常一块活动,可能基于共同的心理需求而继续互相安慰,相依为命,这些可能的许多项交往功能加在一起,就促使他们形成友谊群体、朋友圈。而友谊和爱情之间没有多大的界限,友谊完全可能发展到爱情。当在众多异性朋友中进行筛选淘汰,有些朋友就是朋友,但进一步发展和某个异性朋友更接近,各个方面更合得来,而且有很深的感情交流,经过友谊,于是进入恋爱,爱情最终走上婚姻的殿堂,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2.经济因素。尽管“80后”女性把感情因素放在第一位,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80后女性”婚恋的“含金量”急剧增加。原因有:市场经济抬升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80后”女性在现实婚恋中感受到它的“魔力”;市场竞争和消费诱惑给“80后女性”婚恋生活带来了压力;“80后”女性就业压力增大,部分“80后”女性更是放弃参加各种招聘会,纷纷投入婚介所的怀抱,甚至有的参加电视相亲活动,这也就是目前“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谁能百里挑一”、“百里挑一”等电视相亲节目如此火爆的原因。部分“80后”女性前脚刚刚迈出校门,后脚就急于迈进婚姻的“围城”。她们一手高举毕业证,一手又捧着结婚证。社会赋予这群不找工作找老公的“80后”女性一个新名字——“急婚族”。[4]不少“80后”女性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找个好工作还是嫁个好老公是摆在“80后”女性面前的新问题。“80后”女性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也追求金钱,物质因素在“80后”女性婚恋中占有相当的重要性。在以上现象中,女大学生将金钱等物质因素列为择偶条件,同时表明女大学生仍然有依赖和依附的弱者心理及理想化倾向。她们虽然被学校和社会灌输“女人也是半边天”的思想,但是现实原因及受传统的“男强女弱”、“男智女愚”、“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等性别角色观念影响,当代女大学生的自卑、自疑等弱者心理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5]
3.人品因素。人品主要指人的品质,人的品格。司马光曰:“凡议婚姻,当先察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如何,勿苟慕其富贵。婚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不富贵,安知异时不贫贱乎。”有的人却不是这样,虚荣性很强,“云想衣裳花想容”,什么都不考虑,只图对方容貌的漂亮、美丽,只图对方的金钱或权势,其实,诚如俗话所说的那样:“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夫妻之间的感情如果只靠容貌肯定是维系不了多久的,需知,漂亮的人何止一人,最美丽的容貌也经不起时间的折腾。择偶不是不要容貌,但是第一位的是人品,其次才是容貌。择偶要看重一个人的人品,看自己所爱的人是否体贴自己,是否对家庭有责任感,不能仅有浪漫也要责任,这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很重要的,但是,感情这个东西经常会欺骗人,尤其是对初恋、热恋的人们来说,因缺少社会经验,常为一叶障目,情人眼里出西施,容易感情用事,所以不要随着自己的感觉走,要让感情服从理智,这样的择偶才是成熟的。西班牙有句谚语说得好:“莫在舞会挑新娘,要挑请到工作房。”舞会上气氛灼人,感情热情而浪漫,但不一定是很可靠的。结婚就是白头到老,就是一辈子的事,所以强调双方性格爱好的和谐、感情的培养就非常重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没有好的道德品质做基础,再多的物质财富也不能与自己长相伴,因而将择偶标准由单纯的物质追求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就是要有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人格、品性、兴趣、爱好大体一致。同时,择偶要择能体贴自己、关心自己的人。为什么?因为婚姻是人一辈子的事。
三、结语
关心“80后”女性的情感问题,研究她们择偶心理的特点,对于促进“80后”女性的自身成熟与发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导“80后”女性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威廉·J·古德.家庭[M].魏张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2]莱斯利.社会脉络中的家庭[M].华夏出版社,1982.
[3]依凡奈.选择、交换和家庭[J].当代家庭理论,1979(2).
[4]迟舒文.大学生婚恋观误区[J].2010.
[5]张凤琴.当代女大学生择偶心理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3(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F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