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专招生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欢迎阅读!

中专招生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近几年来,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源数量锐减,生源质量下降,招生已成为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招生工作竞争日趋激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分析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寻求招生工作的对应策略,做好新形势下的招生工作,对我们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一、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 1、教育观念落后
教育观念落后首先是社会上存在对中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的现象,甚至认为经济发展了,高校扩招了,中专应该靠边了。其次是中专内部观念落后,改革步伐缓慢,没有与市场经济真正接轨,缺乏创新和自力更生精神,过分强调缺经费、没条件,停留在等、靠、要的计划经济老思路上,没有认识到必须用市场经济观念来经营学校,学校领导思想保守,教职工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第三,学生、家长的观念落后,认为读普通高中、上大学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不读书打工照样能挣钱。
2、教育市场混乱
教育市场混乱主要表现在高校盲目扩招,高中无序发展,民办大学异军突起,民办职校鱼目混珠,加上商业手段的运用,不正当竞争侵入了教育这个神圣殿堂,扰乱了国民教育按比例、适度、有序发展,制造了人为的中专招生困难。尤其是一些民办院校,或以低学费,或以“包分配”为诱饵,以坑、蒙、拐、骗来争抢生源。
教育市场混乱还表现在有些学校盲目增加招生专业,随意缩短中专学制,无条件降低生源标准等等,使中专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招生更为困难。 就武威市来说,高考录取率已接近70%,甚至有的学校参加高考的学生人人都能收到录取通知书(包括民办院校发的)。有些民办院校把武威作为主要生源地,西安某些院校就有武威班。高中招生更成为来者不拒,有的高中班额达130多人。以各种方式在武威办学招生的公办中等专业学校十四所、民办中等专业学校近十所。
3、质量意识淡薄
质量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同样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中专的招生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学生的就业难造成的,其实深层地挖掘,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是学生的就业观念滞后、素质低、能力差,即根本原因是教育质量的问题,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多年来中专实行的宽松式管理、随
意性教学、既无升学压力又不考虑就业需要等造成的,这是中专教育及整个国民教育的最大失误。
4、服务意识较差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务,教育是一种服务,学校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校长、主任是服务,教师、工人也是服务,都是为学生服务。学校的竞争就是比较谁向学生提供的服务更好。中专学校还没有真正树立这种意识。
二、做好招生工作的对策 1、重视招生的组织领导工作
目前,中专招生工作面广、量大、困难多,而且由过去的阶段性工作转变为贯穿全学年的常规工作,因此中专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一支热心招生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专职招生队伍,选派一位懂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主管领导,精兵强将是做好招生工作的组织保证。招生部门是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有职、有权、有钱、有车。招生部门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联系学校的办学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招生计划;精心组织安排全校招生工作,负责招生宣传和学生录取工作,完成招生任务;同时还要做好调研预测、信息反馈等工作。
2、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招生宣传不是一般的“商业推销”,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要做到有的放矢。向社会重点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美好的就业前景,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宣传学校的师资优势和专业优势,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让社会了解学校,信任学校,让学校走进千家万户。向家长宣传“因材施教”和“因财施教”的.观点。“因材施教”就是分析学生的个体素质、潜能倾向,对一些文化课基础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初中毕业学生,适合接受技术性强、操作性强的职业教育。“因财施教”就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及教育消费的能力,对一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选择读中专可谓“短、平、快”项目。这种“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的宣传,便于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向学生宣传自主择业的观念,实事求是地讲清国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就要靠真才实学,靠专业技术,只有过硬的素质、熟练的技能,才能有可靠的就业,让学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取消不切实际的期望,要比轻信“包分配”更有利于将来面对市场。
3、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
招生是一个服务过程,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全面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招生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为学生着想,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理解他们的困难和苦衷,掌握他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B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