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疫情下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疫情,青少年,挫折,培养,能力](/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9.jpg)
试论疫情下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作者:关建萍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107期
【摘要】挫折是客觀存在的,而人生总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特别是对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这几年全球都受新冠疫情影响,更多的青少年沉迷虚幻世界或游戏,缺乏交流与沟通,抗挫折能力正在逐渐丧失。本文就青少年与挫折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青少年挫折的行为和生理上所反应出来的现象,由此就当今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缺失,提出了如何培养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挫折;抗挫折能力 一、青少年与挫折 1.青少年
青少年从生理、心理发育来划分,一般指在12岁到24岁,包括少年与青年两个重合的阶段,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是从儿童进入成年的一个过渡时期。 2.挫折
就心理学而言,挫折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呈现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或烦躁等表现。对于青少年来说,挫折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自如,就能激人上进;掌控不了也可以将人推向毁灭。可以说,挫折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青少年只有准确掌握了这把双刃剑,化挫折为动力,才能更好地成长。 二、青少年遇到挫折后的反应 1.理智性反应
对于心态较乐观的人来说,挫折往往会在其心理上激起一种理智性的反应,这些反应会表现在人的一些行为中:如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气馁,反而不断尝试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当不断尝试仍不能达到目标时,会采取降低要求,调整目标;如果原定目标一再努力却根本无法达到时,就会采用改变新目标来谋求成功。 2.非理智反应
首先,由于心理相对比较脆弱,往往出现情绪焦虑的表现,变得恐惧、急躁等,还会出现心悸、冒冷汗等现象。同时还易受人蒙骗,轻信谣言,盲目听从他人指示,盲目地追随他人行动。特别在疫情期间,有些学生迷上死亡游戏,盲目模仿或跟随,从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次,当人处在挫折状态下,往往缺乏安全感,心理敏感,把身边人当成敌人,出现一些不正当的攻击行为,如直接攻击构成挫折的相关人或物,产生一些报复社会、他人的行为;或者把愤怒情绪转嫁给自己,造成厌世、厌学甚至轻生的现象。在疫情发生后,对病毒的未知、恐慌,学生变得更敏感、更焦虑。另外,教学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这种和社会的隔离,也加重学生的心理危机。在疫情期间与长辈的长期共处,把过去隐藏的一些矛盾给放大显现出来,很容易发生一些小冲突,甚至激化一些原有的问题。自复课以来,各地就陆续出现多起青少年因沉迷手机、不愿上学、无法完成作业、与家长发生矛盾而自杀的案例,这就是自我攻击行为。总的来说,不管何种攻击都是不可取的。 三、培养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1.家庭教育
当成长中的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要正确对待,利用好这个特殊教材,给予孩子关心、鼓励并帮助孩子认识挫折,让孩子积极面对从挫折,并从中获取经验,把挫折转化为动力。一是客观的评价,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当决策者。家长对孩子应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正确认识孩子的缺点和优点,不能置之不理,而且不过分贬低孩子,避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而使其自信受挫;也不过分的赞扬孩子,以确保孩子因受到赞扬而骄傲自大,如一旦遇到问题就犹豫不决;一遇到一点点困难、挫折,就会难以承受,甚至一阙不振。同时,还要学会相信孩子,多倾听,适当给予引导、建议,教给一些对抗挫折的办法,由孩子自己当决策者去尝试。吃一堑长一智,避免孩子产生过度依赖,失去自主控制能力。二是给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孩子,丰富亲子活动。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向孩子讲述如何正确看待挫折,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积极面对困难、努力战胜挫折的榜样,并尽可能多陪伴,加强亲子关系。这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直视挫折的勇气,使孩子认识到面对挫折,不放弃、要进取,才能够走出困境。 2.学校教育
青少年这一个时期很大程度上,很多人还是处在学生时代,因此我们要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一是素质教育与非智力教育并重。由于很多家长都看重学生的成绩,造成学校教育往往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非智力教育,所以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手足无措。而在素质教育下,“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学校作为育人之地,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从多方面发掘学生的潜力,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再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衡量标准。学生只有全面发展了,才会在更多地接触社会和生活后,积累到更多的生活经验,也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挫折与难题,而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书呆子。二是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学校要依据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完全、情绪容易波动大,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消极反应等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资源去教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进行自我调适,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真理。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社会状况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军训、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各种锻炼:意志锻炼、解决问题能力锻炼、获取成功感的锻炼,从而在体验生活中坚定毅力,学习笑对人生。 3.社会教育
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毕竟,环境响影人,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心智还是不够成熟,就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家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留守儿童教育法》都是为了对青少年进行保护,它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各项合法权益。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实际,加大投资建立图书馆、革命斗争遗址、博物馆等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最大力度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二是宣传一些正面报道。要想陶冶未成年人的情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升他们的耐挫折能力,还要利用好现今流行的媒体多报道一些在逆境中拼搏成长的榜样,激励和引导青少年勇敢地迎接困难,战胜困难。202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在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比赛经过激烈的追逐战后,中国选手刘子旭为中国代表团获得历史上个人项目的第一枚金牌;在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张梦秋获得了高山滑雪项目上历史首枚金牌。他们都是以自信乐观、不怨天尤人的精神,经历种种挫折和磨炼,努力坚持,倔强拼搏,最终取得胜利的积极案例。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而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其抗挫折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要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还要激发个体的意志努力,使之更坚定地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奋力前进,最终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57.
[2]陈晶晶.论青少年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4(2):66-6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6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