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文学走出去任重道远》,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儿童文学走出去任重道远
作者:章文焙
来源:《出版参考》2009年第11期
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大了对图书版权输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大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积极响应号召,都把“走出去”作为重要的战略加以推进。在上下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版权输出在连年上升,输出与引进之比已由10:1~12:1逐渐降低到3.9:1,“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大于输出的总体格局还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从输出引进的品种和国家看,更是不容乐观。我们输出的大多是古籍、绘画书法、中医药,少儿类图书的版权,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类不多。输出的国家也主要局限在东南亚一带华文圈内,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华语国家不多。而我们引进图书版权的国家,主要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的种类,则主要是经济、文化、文学,社科、少儿类等图书。如果把我国非华语国家的图书引进输出版权做个统计,恐怕就远不是3.9:1了。所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还任重道远。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逆差,与文化背景、语言差异、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都有关系,这在短期内还无法根本改变,因此,在目前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图书进大于出的状况还将继续。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就无法有所作为,只能束手等待。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向非华语地区版权输出的步伐,尽早扭转版权输出逆差的局面。
我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从2006年起,一直把向非华语国家输出版权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向国外有关出版社推荐我社的优秀图书。几年来,卓有成效,实现了非华语地区版权输出的零的突破。但是,和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进入欧美国家的书不多。就这个问题,我和一些版权代理商以及一些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文化界的朋友进行了探讨,他们分析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1 文化偏见造成的隔膜
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很深,普通人对中国不了解,也缺乏了解的积极性。文化人对中国有成见和误解,对中国文学了解得不够,他们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层次还是停留在“文革”时期的作品,阅读中国文学主要是为了了解中国社会,而不是人文意义上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倾向直接影响到了出版社对于引进中国图书的选择。以德国为例,真正能进人大众书店的只有卫慧、虹影等以反传统的现代女性文学为旗帜的作家,以及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姜戎的《狼图腾》等少数作品,来自中国的儿童文学读物则一本也没有。这也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儿童文学一点也不了解,总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文化背景太浓,反映的只是中国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5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