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欢迎阅读!
浅谈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摘 要]目前有不少国有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仍然由原单位管理,企业仍然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减负未彻底。因此,必须抓紧、积极稳妥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加活力创造条件。
[关键词]国有企业;离退休;社会化管理
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即企业基本上纳入了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养老金也已经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仍然由原单位管理,企业仍然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减负未彻底。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必须抓紧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加活力创造条件。
一、充分认识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党和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优化结构也不断推进,其中之一就有主辅分离和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把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纳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之中。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于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从此后,国务院先后出台、下发《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等,适时提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政策,有效地化解了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矛盾,将退休人员由“企业人”平稳地过渡为“社会人”,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国企的改革和发展,为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
(二)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是企业轻装上阵走向市场谋发展的需要
1.退休人员队伍日趋庞大,使相关工作不断增多,或多或少影响在岗员工队伍稳定。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企业尤其是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也越来越多,使退休人员的相关管理等工作不断增多。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虽然不是企业
的工作重点,但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的大局。而且大多数国有老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退休人员中有不少子女和亲属都在同一个企业工作,退休人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等需要企业管理和服务等问题或矛盾,都会引起他们子女和亲属的特别关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在岗的企业退休人员子女和亲属员工队伍稳定。2.退休人员居住分散,给企业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企业人员退休后居住分散,他们有的返回农村老家居住,有的在企业社区或当地城市居住,有的到其他城市与子女一起居住等。企业受人力、物力等的影响对这部分人的管理服务存在脱节现象,造成他们的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以致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也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有些退休人员因长时间脱离组织,放松了学习,产生了不健康的思想,不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加重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后,仍然要负责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和诸多福利待遇费用等,经济负担和管理责任都很沉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管理对象仍然实行企业化管理,造成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到这项制度社会作用的发挥。同时,过重的社会负担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是提高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关心和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视。广大企业离退休人员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辛劳了大半生,应当享有幸福、安定的晚年生活。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有了经济上的保障,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其晚年生活不再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组织管理和服务上的保障。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工作
(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增加离退休人员接受社会化管理信心
离退休人员由于要面临走进社区生活,他们的思想顾虑重,反映较为强烈,许多退休人员认为,脱离了曾经工作的企业,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娘家”,今后个人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就没有一个组织去关心,成为无人管的社会人。所以,我们要针对离退休人员的思想顾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要开展形势教育,让老同志了解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退休社会化管理是必然要求、必然趋势。不少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管理,已完全摆脱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包袱,企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离退休人员顺利移交社区管理是对国家改革发展的贡献,是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二要宣传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好处,现在企业已经纳入了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养老金也已经全面实现社会化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养命钱”不再受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只是管理服务职能的转移,是把本应由社会负担的工作归还给社会,并不是原单位把他们甩
出去就没人管了,街道社区都有
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接收他们,为他们提供管理服务。而应对老龄化,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大社会社区建设力度,随着社区的蓬勃发展发展,离退休人员在社区将会得到比原单位更加全面的服务。现代化的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就是要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要变单位养老为社会养老,要变分散低质养老为集中专业养老,要把大量由于分散而造成巨大浪费的资源集中起来大幅提高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质量,尊重人权,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宣传思想工作做好了,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就事半功倍。
(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离退休人员顺利移交社区管理
一要制定好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的领导,结合社区和企业实际,制定移交工作规划和方案,抓紧组织实施。二要抓紧完善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目前有些社区建设不够完善,使社区难以完全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功能。多数地方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少,经费短缺,难以为大量进入社区的离退休人员提供正常的管理服务。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社区服务建设,完善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要根据移交人数的增多,适当扩大工作机构,补充管理服务人员,解决工作经费等问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认真办理离退休人员的移交和接收。三要完善社区老年人学习、娱乐和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企业原有的老年图书、报栏、文体器具和健身运动场所可以继续使用。四要做好资料、档案管理移交。在移交采集个人资料过程中,遇到有失去联系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做好细致的资料收集及信息登记工作,做到移交不漏一人,资料一字不错,档案一件不少。加强了对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退休前工作单位、养老金待遇、历次调待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等,为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为离退休社会化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后,企业要当好“娘家人”支持社区服务工作
离退休人员在企业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曾经为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与企业的领导、工友、师徒感情至深。有的子女还在企业继承父母的事业,亲情关系不断,离退休人员的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子女情绪,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所以,离退休人员虽然移交社区管理,但他们仍视企业为“娘家人”,企业不能把他们视为“娘出的女泼出去的水”。要继续关心离退休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晚年生活,适时对困难或病老的离退休人员开展节日慰问、献爱心活动。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为和谐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