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化教案

2023-04-27 15:36: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筷子文化教案》,欢迎阅读!
筷子,教案,文化


筷子文化教案

49稿

同学们,想想看,生活中是谁一日三餐为你夹菜送饭,又是谁与你一生相依唇齿相伴。

更是谁与华夏民族有着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猜对了,她就是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文化符号:

筷子!今天我们就走进这被誉为东方文明——筷子文化 一、筷子的历史文化

课前我要求大家互拍生活中你使用筷子的照片,上传到我的教学博客相互交流,这不拍不知道,原来同学们拿筷子的手法还真是不拘一格,挑几幅大家看看。那标准的拿法究竟是怎样的呢?好,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筷子跟我做起,首先将下面的一根固定在大拇指和无名指间,上面一根由大拇指、食指、中指同时捏住,后头留出一公分的长度。同学们拿得很好!拿好了筷子咱再关注一下我的这篇博文筷子文化,课前已有同学浏览并跟帖说,到底是谁发明了筷子?怎么就叫筷子呢?为什么我们用筷子吃饭?

要解决这些问题,咱要先从它的历史文化说起,其实古人叫它。直到明代才改叫。因为「箸」与「住」谐音,而江南人多以行船为生,忌讳说「箸」,一日三餐喊着箸,船停住了,没生意了,他们更怕船「蛀」了。因此,有人就反其义改称,意为舟快如飞顺顺利利。加上南方多竹制筷子,于是,竹子头的很快流传并取代了

说到筷子的发明,无可争议起源于中国,这个独特的餐具被西方赞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唐朝年间传入日本、朝鲜、东南亚,它的出现则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取得火种后开始烧烤熟食,食物烫手,无法抓食,而动物头短而脆不好用,住在森林里的原始人就折木取食逐渐演变为筷子。中国自古以仁治国,以和治家,中国人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顿团圆饭,如果这顿团圆饭不用筷子大家都挥舞着刀叉,那场面一定是相当得惨烈!于是筷子就把中国人的文明与智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1 / 3






二、筷子的设计文化

那它首先体现在哪儿呢?好,咱进一步了解筷子设计文化。大家请看,筷子的标准长度设计76分,意为人有七情六欲来区别于动物。再细看,它一头方一头圆,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优点?对了,大家看,上方摆在桌上不易滚落,夹菜时握得更牢,下圆则减少了与嘴的摩擦,更易进食。中间由方入圆过渡自然。这上方下圆的设计也正吻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这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它本身的结构就暗含着直,齐、和的为人处事哲学,做人如执筷夹菜,正直,心齐、意和方能尽尝美味。夹菜时上面的主动,下面的从动为;合则为太极之像。简单形象地诠释了博大的易经文化。与道家提倡的大和思想不谋而合

,从故宫三大殿,到百姓手指间,一顿饭的时间,即让孩子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小筷子功在千秋。法国作家罗兰深有感触地说:

相对于刀叉,筷子具有一种母性的温柔。它不切,不毁,仿佛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恰如其分的谨慎动作,想一想你用筷子夹把子肉的时候,是不是特谨慎啊?筷子完全可以骄傲地说:

我们从不破坏食物的完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但凡手能做的事,它却都能做到,夹、拨、挑、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像武侠小说中,总有一个绝世高人用筷子瞬间化敌于无形。与西方的刀叉相比,你不觉得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一份包容、和谐吗?

三、"筷子的礼俗文化

说到和谐,这两根筷子如夫妻,一生相守,不离不弃。在民间被视为吉祥之物,经常出现在各种婚俗礼节中,赋予了她独特的礼俗文化,如南京江宁结婚时要边撒筷子边唱筷子,快生贵子,筷子飞扬,子孙满堂。如此喜庆,何不送人吉祥?于是送筷子成为一种时尚,送新人则是天长地久快生贵子,送恋人是成双成对永不分离,送朋友则平等友爱和睦共处,总之送出的都是吉祥幸福!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yp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