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欢迎阅读!
![斯金纳,强化,探讨,理论,应用](/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5.jpg)
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本研究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探讨了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缺点和运用强化理论的注意事项。主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探讨在每个阶段(婴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应用,以促进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各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
标签: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强化的概念。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一个操作得到加强,指的是某种反应受到强化,其出现的概率增加,即该操作行为更容易出现。
(2)强化的分类。①按照强化物的性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指由于一刺激物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而予以排除从而增强了该行为发生的概率;②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③根据行为和强化间间隔时间分为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强化。连续式强化是指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间隔式强化是指行为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④强化与奖励、负强化与惩罚的关系。斯金纳使用强化而不是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主观解释,而强化是根据可观察和测量的事件来加以讨论。负强化不同于惩罚,前者是撤走一种负强化物,使得在此之前的行为出现概率增加,而后者是增加一种负强化物或撤离一种正强化物,引起的结果是先行行为的抑制。
2.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1)强化理论在婴幼儿教育阶段的应用。婴幼儿时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其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一切心理特点都是在言语活动基础上存在和表现出来的。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和促进语言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强化理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①相倚行为契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相倚行为契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学生要做什么事情及事情做好之后期望有什么结果(强化)达成的共识;②行为塑造与矫正对于中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教师要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与目标行为,把两者间的差距分解为一个个难度逐渐升高但跨度不大的细小步骤,不断强化学生每一个接近目标的行为;③利用强化引导中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利用教师的表扬、奖赏、激励等积极的外部强化引导学生的发展;④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的基本观点:一,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二,要求学生对所有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