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

2022-08-22 18:44: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
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 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 文】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 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 陕县东七十

里。

(2)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3) (y u):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 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 粗暴,这

里指凶狠。

(5) 啼:哭啼。苦:凄苦。

(6)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 ( 对差役 ) 说话。前,上前,向 前。致,

对……说。

(7)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 v):防守,这里指 服役。 (8) 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 新:刚刚。

(10) 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 姑且,暂

且。偷生,苟且活着。

(11) 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 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 ()人了。更,再。 (13) 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 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 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 见吏无完

裙”。


(16) 老妪(y M :老妇人。衰:弱。

(17) 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从, 跟从,

跟随。

(18)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 河南孟州,

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 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20) 夜久:夜深了。绝:断绝 ; 停止。

(21) 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

为“泣” ,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

(22) 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 途,前行

的道路。

(23) 独:唯独、只有。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 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 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 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 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 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 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 亲还没有离去, 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妇虽然 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 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 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 只能与返回家 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杜甫诗鉴赏】 公元七五八年秋,杜甫因营救房琯获罪,谪迁华州。冬末, 回到洛阳。此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由洛阳 败走,退守邺 ( 今河南安阳县 ) ,正被唐大将郭子仪等九节度使 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包围。 但昏庸的肃宗害怕节度使权力过大而不 置元帅, 只派了个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做临军, 使六十万大军 陷入 “进退无所禀”的涣散状态。使史思明有自魏州 ( 今河北大 名县东 ) 来救邺城的机会,公元七五九年三月,两军大战于安阳 一带,唐军大败。为补充兵力,唐统治者强征百姓充军,造成百 姓的困苦不安。杜甫在这时离开洛阳,返回华州任所,将途中的 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 《三吏》、《三别》。《石壕吏》 是《三 吏》中的一篇。诗中通过“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 制度,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 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 民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rl.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