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

2022-10-24 09:0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语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欢迎阅读!
英语教育,幼儿,应该,开始
【摘要】学习外语的年龄问题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根据lenneberg临界期的观点,人类语言学习有一个关键期。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就会很困难。笔者认为,外语教育幼儿开始,不仅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外语的优势,并为他们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外语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外语水平及加速中国的腾飞有着深远的意义。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无论多么抽象复杂的语言,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每一个儿童都能容易、快速地掌握语言。相反,绝大多数成年人学习语言则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甚至几乎是艰难的过,而且有些人在学习了十几年以后仍不能达到流利的水平。

随着世界经济整体化和居民的迁移,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更为广泛,使人们不仅要掌握一种二种语言,而且要懂得几种语言,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它们。这种世界发展的趋势对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低龄儿童比大龄儿童或成人在外语学习上更具优势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普及幼儿外语教育。而在我国,幼儿外语教育只是处于尝试阶段,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分析幼儿学习外语的优势,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在我国开展幼儿外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lenneberg为代表的人脑生物学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语言学习有一个由生物因素决定的关键期,它始于二周岁,到青春期结束,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就会很困难。lenneberg从人脑生物机能分工的不同这一方面作了解释。

人的思维机能是有所分工的。左半脑控制语言创造力、句法结构和逻辑思维;右半脑负责非语言创造力的思维活动,音乐美术及其欣赏能力、视觉能力和空间思维想像力。lenneberg认为如果左脑在青春期,即十二岁以后受到损害便会严重地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十二岁之,由于脑神经的分工还未完成,如果左脑受到损害,语言能力则自然地从左脑移到右脑。这样语言习得不会受到任何妨碍。基于这个学说lenneberg提出了十二岁左右为掌握语言的临界期。在此以前,儿童能毫不费力地学会语言。在此以后,语言学习就变得困难 多了。

此外,一些语言习得研究者所做的实验表明,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如果儿童在五六岁以前开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他们说第二语言则丝毫没有任何口音。否则,如果在六岁以上才开始在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中学习,那么语言发音就往往会有一定的口音。年龄越大,口音越重。这些实验说明年龄和习得第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 系。笔者从几年课余英语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除生物因素外,笔者认为还有其它三个方面说明外语教育幼儿开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年龄越小,母语干扰也越小。

随着年龄的增大,母语日益流利与完善,每个人的母语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巩固。成年人开始学习外语,特别是学习与自己的母语截然不同的一种语言时,他们的母语习惯往往会潜意识地抵制这一语言。他们容易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母语为标准来衡量,接受所学语言。其结果往往会觉得外语的某些现象奇怪,难以理解。这种受母语干扰的心理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母语语言习惯还没养成或完全养成,所以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例如:笔者曾教过一个六岁男孩学英语,当讲到不能用a paper来表达中文“一张纸”的概念时,他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英文习惯,因为他对汉语的量词的掌握还不完全,也就不会把汉语的说法强加于英语表达中,只知道英文不能那样说,也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相反地,许多高中学生很容易把“生活水平”这个短语按照汉语的表达译"life level",而不是英语的习惯表达"livingstanderd"这种因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往往很难纠正。

()幼儿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少


学习外语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情绪是影响习得的重要因素。在成人方面,随着社会意识和心理上的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更倾向于考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运用外语时,有一种潜在的紧张感,怕出错误,担心自己的语言水平低而闹出笑话。这些社会、心理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减少了学习者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妨碍了认知过程对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处理。幼儿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很感兴趣,因此,他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十分自然。

()早期外语教育有利于幼儿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学习外语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认知、思维和交际等各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系列大样本追踪性研究和比较研究均表明,幼儿小学年级开始学外语的儿童,其认知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不学外语的同龄儿童。在各科的标准学业测试中,他们的成绩均优于或至少等同于不学外语的同龄儿童。

另一方面,通过外语学习,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了解其它国家的人民和文化;这无疑将有益于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并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外语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如何发展我国幼儿外语教学

在我国,幼儿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英制幼儿园的创办把我国早期外语教学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早期外语教学的发展,本文提出五个建议: ()设立“早期外语教育基金会”

早期外语教育不仅是个科学问题,而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国家开展早期外语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若单靠国家财政拨款,难以解决早期外语教育的培训师资和教学设备等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早期外语教育基金会”,筹集社会资金,号召整个社会关心、支持早教育,让大家都来为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正如希望工程募捐活动及教育基金百万行一样,中国的早期外语教育也将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成立“早期外语教育协会”

这个组织将负责向社会各界宣传早期外语教育的优点,并协助与这方面有关的所有学者、教学法专家、教师和家长,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早期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此外,这个协会还将促进所有热心者和国外同行之间的联系,吸取国外早期外语教育经验,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早期外语教育的方法。 ()师资的培训

语言教学的质量,毫无疑问,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开展幼儿外语教育,必要培训具备高职业水平的新型老师,他们不仅精通语言,而且善于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这样的培训任务可以由师范大学院校的外语系和教育系去完成,由这两个系联合开设早期外语教育,负责培训学龄前和小学年级外语教育的教师。 ()采取“半沉浸式”的教学模式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早期外语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根据幼儿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可以采取“半沉浸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色是把外语学习分渗透进各种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幼儿唱歌时,就可以适当教些简单的英文儿歌、民谣,幼儿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习外语并接触异域文化。我们还可以把词汇、句型的学习穿插于各种游戏活动之中,使枯燥的语言学习交得轻松愉快。经过这种模式训练的儿童,一方面能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较容易形成外语的语言习惯,而且对外国的文化习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然而,采取这种模式,应该考虑如何克服母语干扰的问题。因为这种模式所创造的并非是全英语的环境。幼儿离开学校时所处的是母语环境,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创造另一种外语环境呢?者认为,广播电视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电视台可以定时播放一些全英幼儿节目,如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r1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