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找寻自我至物我两忘——解读青年画家郭建明

2023-01-02 16:4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找寻自我至物我两忘——解读青年画家郭建明》,欢迎阅读!
建明,青年画家,找寻,解读,自我
从找寻自我至物我两忘——解读青年画家郭建明

作者:郭兴华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3



认识建明是在十几年前了,那时我们都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当时学习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画室安排在一排小矮房子里,冬天寒冷,夏天酷热。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度过了近两年的进修学习。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我们干劲十足,学习十分刻苦,不分昼夜地看书、画画,还经常一起做些随意性的研讨,有时同学们之间甚至争执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也许正是这种条件和环境,才使我们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促使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受益匪浅,对那段学习生活和经历也是记忆颇深。

建明属于那种既刻苦又勤于思考的画家,虽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却具有北方人热情豪爽的性格。白净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平和的目光里充满着睿智。他可真的是一位“高产”画家,几天不见,他就能拿出一大批画,把你吓一跳,几乎怀疑他若干天不眠不休;有时又会为了思考一个问题皱好几天眉,茶饭不思。正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建明现在的绘画风格和成就。十几年来,在很多展览能够见到他的作品,许多刊物报道过他的画绩,他也在不断的摸索探寻中苦苦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自己特有的表达模式。随着一批批新作的不断问世,他的画风日趋成熟。但建明依然对自己不满,这些年他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在扎实修炼传统功底的同时,深知进院校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刻苦努力又顺利考进了中国画研究研究生班。在中国画研究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又看到了十几年前的他,他依然那么刻苦,那么努力,那么勤于思考……

我们还是通过他的作品来了解他吧。这些年,建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每次出行,他总是带回沉甸甸的收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大凉山彝族人物作品系列以及新疆行人物作品系列。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董其昌在论述“画家六法”时说:“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画禅室随笔·画诀》)这里,“丘壑内营”是一种意象活动,是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的一种深刻感悟。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建明的绘画已渐入佳境,我相信他找到了苦苦追寻的东西,在他一幅幅惨淡经营的作品中,焕发出一股沉寂的力量。一个画家找到自己难,找不到自己更难,那便是物我两忘,这不仅是艰苦的劳作,还必须要具备极高的悟性和坚实的艺术功底。从建明的画里,我闻到了这种艰涩而又甘甜的气息。几次的学院深造,使建明造就了扎实的素描功底,反复的思索与锤炼使他深得中国画传统之精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使他从现实生活与绘画实践中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笔墨图式。

建明的作品十分重视笔墨修养,在他那笔笔生发的笔墨图式下,我看到了另一个全新的审美世界——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他在西方素描语言与传统笔墨修养之间构建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把西方绘画元素成功地纳入纯中国式的哲学内涵。历代绘画大师都十分重视笔墨修养,清代龚贤认为:“墨求墨气,笔墨相得,而画之能事毕矣。”黄宾虹说:“不明笔法、墨法,而章法之间,力求清新形似,虽极精能,气韵难求苍润。”“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黄宾虹画语录》)。黄宾虹是一位公认的山水画大师,而其突出成就即在于对“笔墨”的创造性实践。所以建明一直十分注重提高和修炼自己的笔墨修养,看他的画,总有一种气韵幻生、酣畅淋漓之感。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有言:“夫画有六要: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日景,五日笔,六日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


文采自然,似非因笔。”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历代名画记》)建明那潇洒挥写的用笔及酣畅淋漓的笔墨不能不说是他对传统笔墨深刻领悟的结果。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他的人格与情感状态。他对生活和绘画诉诸了自己全部的情感,他深深热爱着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去云南写生,他一待就是几个月,去新疆写生一待又是几个月,回来后就是一大批作品问世,有的甚至是鸿篇巨制,相信只有毅力而没有对生活强烈的激情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其实生活态度就是一个人的人格,或日人格的实现,而审美态度也就是一种情感状态。对于出行下乡采风和回家创作,建明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进入自己作品世界的建明更是忘却了一切,忘情地遨游于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正是对现实生活乐此不疲的深刻体验,加上“澄怀味像”“澄怀观道”的升华,才逐渐完成了建明今天的人格理想与绘画追求。

建明忘情于对艺术的探索,他依然迈着坚毅的步伐游走于大江南北,游走于传统与现代的思索与探究之中,游走于中西方文化融会的交叉路口。他是自由的,快乐的,从找寻自我到物我两忘,他在忘情的快乐之中以渐进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人格理想和绘画追求,相信他会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np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