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院士的养生之道

2023-01-01 02:55: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秦伯益院士的养生之道》,欢迎阅读!
伯益,养生之道,院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秦伯益院士的养生之道

作者:蒋光宇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02

秦伯益已86岁,是药理学家、院士,曾任中国军事学科学院院长。

秦伯益说,自己依然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这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很多媒体和个人向他请教养生的秘诀,他讲了7点养生之道。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比如青年时是儿,中年时做爸爸,老年后當爷爷,晚年就成了太爷。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角色,无怨无悔。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现实社会中,常有经济情况很好的人,晚年生活却很不愉快;也有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但活得很愉快。这种差别,主要在心态。

《朱子格言》上有两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饔餮指早饭和晚饭,国课指向国家纳税。应该追求这种境界。 过于自苦不必要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是:赚钱是为了花钱,儿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艰苦朴素很可贵,但不必过于自苦。

秦伯益的收入,大部分用在旅游和买书上,节余则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他给孩子们留下了江南古镇上常见的一副对联:世上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分外之物不需要

秦伯益喜欢讲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学校墙报上的一则故事。二小僧与众僧友一起坐地修炼,忽儿来了一桃贩,乙僧与他僧起立观看,甲僧端坐不动。俄顷又来一枣贩,乙僧等又起立观看,如是者三。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无成。乙僧问甲僧,在外界诱惑面前你为什么能坐得住?甲僧答:我不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L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