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近李清照》群诗阅读品课》,欢迎阅读!
![李清照,走近,阅读](/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6.jpg)
《走近李清照》群诗阅读品课
编者按
语文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她自己的作品。如何将自己的作品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付超老师的《走进李清照》,大境界大情怀,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美的东西总能找到知音。情趣丰富的郭媛媛老师在这座“雕像”欣赏玩索,收获良多。而当您也来到这里,看着它,即将行色匆匆地离开时,有一个声音穿越时空:慢慢走,欣赏啊!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凡一代皆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清·王国维
宋词是我国古代诗词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这个时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后人称其为“词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的作品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付超老师则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选编的《如梦令》《渔家傲》为整合教学切入点,归纳复习的同时带领学生走进词人的精神世界。
巧笑倩兮初谋面
一方残阳铺成诗笺,暮色柔风中摇曳着风铃,想象您写词的模样。沐浴秋色,落叶喃喃地向树告别,如您脚步声,零零碎碎,踩持续您剪持续理还乱的愁绪。您沉静似月的身影,流水浮舟却在深夜的那一边,你婉约凄美的词,是您惟一坚持的幻梦!
一段唯美的文字入课,引领学生随情入境。教师的情思文采,词作或清新婉丽或幽怨凄恻的风格如一缕馨香,氤氲开来,让学生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视频方式,直观了解了李清照前后期的生平经历,并结合视频中获得的信息和课内课外诗词和传记作品的濡养来回答老师的追问:“你应该如何来介绍李清照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铺展和深化开来,从“哪里人?主要作品?艺术特色?”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李清照其人和其作。
对李清照其人其事的精彩小结是补充也是升华。古人有知人论世之说,由此衍生出诗歌鉴赏中“知人论诗”的主张。付老师通过李清照生平前半期和后半期的着重描
绘,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人生活的时代,生平经历去研读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写作特色,潜移默化中浸润了诗词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作品产生了兴趣。付老师看到了李清照由活泼开朗到幽怨凄恻,传达了李清照词作风格在不同时期的转变,不过李清照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几笔,不但在于其写词之所长,风格之突变,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虽为一女子却敢爱敢恨,嫉恶如仇,她有爱国为民的雄壮之气,更有非凡的历史洞察力和鉴别力,造成她的诗词具有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和英雄之气。如果能进一步传达出李清照精神和人格的成长,便可让那女子在学生的心目
中更伟岸,更传奇。那么,这些成长蕴藏在哪些绝妙华章和遣词用句中呢?付老师引领学生拨开迷雾见真情。
嫣然凝愁见真情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研读词人,最好的途径不过是研读词人的作品。聚焦语言文字的本身,凸显语文课堂的本色,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内力”。
师: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精选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渔家傲》这两首词,我们今天从复习的角度来研读李清照的词,进而研究李清照的词的非凡成就。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品读诗词,根据学习积累,你有没有好的方法? 这两问,既指明了目标,也引导了方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协助学生拾得品读诗词的方法。这两首词,创作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心境不同,情感也不同。
龙榆生先生在《〈漱玉词〉叙论》中评论《如梦令》说“矫拔空灵,极见襟度之开阔”。或许当时的她本就是这般天真而开朗,不假掩饰的真性情,个性鲜明,情致婉转。付老师在复习这首词时,不但抓住了诗歌鉴赏的方法,以读入手,读诗境,悟诗情,品诗意,还紧扣这首词轻快明丽的特点,兴奋喜悦中咂摸“兴尽、争渡”等迸
发生命力的词语。赏读的完美结合不忘凸显出复习课的特点,设置中考链接,让学生仰望星空之时,亦能脚踏实地。
在词史上,李清照被称为“婉约之宗”。她的词清新婉丽,幽怨凄恻,极富于抒情性。但是这首词却表现出了气势磅礴,音调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近人梁启超评曰: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真的是一语破的,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点。弗洛伊德说,梦是欲望在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后的一种委婉表达。梦让词人去到想去的世界,同时也看清了深藏在心底的渴求——虽有晚年孤苦无依痛苦经历的梦化,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愤懑,不过更多的是屈原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意和坚持。为了《渔家傲》复习中赏析角度能落到实处,付老师温馨提示了“从词语、风格、意境等角度”赏句,从“用典、描写”中品法。内容到意境螺旋式提升,教师点评精巧到位。情感的探寻,若能落脚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的未来可期,豪迈之胆气,高超之境界是否就更能深刻的诠释出来呢?
付老师很善于为学生搭建富有匠心的语言领悟平台,供学生曲径通幽。同时,付老师即时智慧地引导学生以语言解诗词,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开智慧。那闭眼聆听的环节,恰是学生的独立体验,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正是推动了课堂进程的原动力。词人的一首词嫣然轻笑,另一首浅黛凝愁,但却让我们越发走近那颗至真至纯的心。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回答令人惊喜。
余音袅袅话知音
境界大情怀跃然纸上。李清照用才情书写一生,智慧洒脱坚定,付老师用博学滋养课堂,大气沉稳执着!
如果说语文是汪洋大海,文本便是甲板,语文老师以寻找崭新突破口的理想为帆,争取在和学生共同冲浪的过程中为教学开拓出新的航道。付老师就是这样的语文人,这堂群诗复习课若以提炼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作结,扎实完整。而付老师却另辟蹊径,引领学生走上了另一座高峰,与词人对话。
品评信到之处,王安石曾评张籍诗时写下的那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涌上心头。看似温婉多情的李清照历经时事风浪,颠沛流离,早已站成了精神的伟人,站到了历史的风向标上与我们对话。《如梦令》能够是简短几个场景的播放,《渔家傲》也能够是如鹏鸟般不屈服于现实,抟扶摇而上至九万里的执念和坚持。但无论何如,付老师告诉孩子的不是两首词,而是背后李清照成长的一生。对话词人,亦如看自己。我们都曾年少,学生正值此时,没有虚伪做作的笑容和言不由衷的话语刻意包裹自己,有的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甘美。轻盈舞蹈的文字,白驹过隙的岁月,词人用本色的真性情,教会我们看镜中真实的自己。即使徜徉在梦的飞云光影之中,也要坚定执着,梦境中不经意滑落的向往,期许已久也便是心灵的永恒归所。
五种对话形式,悄然激起了学生的表达热情。追问看似寻常,语言质朴自然,却字字珠玑,句句引导,带着学生走向更远更深处,与词人心灵的隔空交流,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