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种教育破解“两违”难题》,欢迎阅读!
六种教育破解“两违”难题
“两违”是安全生产之敌,行车事故之源。破解“两违”难题,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个是超前教育,提醒粗心大意的“粗心大意人”。有的员工明明已经构成“两违”问题,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不经意间出现的“两违”,多数是由于员工粗心大意,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想得不全、做得不够而导致的。对于这类员工,各级组织必须超前预防,提早教育,在开工之前提醒他们注意作业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跟他们讲清楚“忽略小环节,酿成大事故”的道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
第二个是素质教育,治理心里没数的“糊涂人”。员工发生“两违”,往往是由于他们对各自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不清楚或一知半解。这类员工平时很少主动学习,对规章管理制度也不感兴趣。各级组织必须花大力气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具体的教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吃小灶”、现场指导、下岗培训等都可以尝试。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依旧有员工对其所在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达不到“一口清”、做不到“一手精”,则应考虑对其进行撤换。
三是责任教育,改变手忙脚乱的“急性人”。我们经常说“安全正点”,而不说“正点安全”,就在于“安全”是第一位的,“正点”是第二位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正点”才是正确的生产之道。然而在实际作业中,有些员工为了追赶进度,随意简化程序,盲目求快,将“安全第一”的理念置之脑后。各级组织在员工教育中,
- 1 -
要重点讲清“安全”和“正点”的关系,增强员工的大局观,克服员工的急躁心理,使广大员工真正做到“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
四是警示教育,转化自以为是的“固执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员工“两违”是由于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想当然、凭经验、碰运气而造成的。他们常常把领导的话当成“耳旁风”,认为规章管理制度可有可无。对此,各级组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用实际案例来教育和引导他们,用血的教训来说服和警示他们。
五是制度教育,纠正简化作业的“懒惰人”。不少员工“两违”是由于图省事、求方便的心理在作怪,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作业章程。对于这种“多一点不学、多一眼不看、多一句不说、多一步不走、多一锤不敲”的懒惰员工,各级组织必须从严管理,用制度约束他们的行为,真正让他们做到昼间夜间一个样,段内段外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执行规章管理制度一丝不苟。
六是亲情教育,打动麻木不仁的“无心人”。员工出现“两违”问题后,各级组织如果只是“一罚了之”,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相反,这些员工由于“烙印”不深,甚至认为“罚的没有剩的多”,很有可能会重复出现“两违”问题。对此,各级组织在安全教育中,可以考虑用亲情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打动员工,进而增强安全教育的感染力。家属安全寄语就是亲情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父母一句语重心长的嘱托、爱人一句充满深情的叮咛、孩子一句“平安回来”的话语,都会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动力。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D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