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秩序感

2022-10-22 07:3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的秩序感》,欢迎阅读!
秩序,儿童
幼儿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敏感期.蒙台梭利将幼儿的敏感力划分为九大敏感期,表现形式主要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等.幼儿从一出生就有追求秩序,创造秩序的情感需要,充分利用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秩序感,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在幼儿现实的学习和生活过程,老师和家长因为不了解幼儿秩序敏感期的特征与发展的重要性,而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环境中某些事物的秩序,从而导致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与心理障碍,幼儿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秩序感的内涵与分类

1.什么是秩序感

所谓秩序感是指物体摆放的空间和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从出生到四岁是宝宝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 2.秩序感的分类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即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

内部秩序感:是指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相对位臵等的感知与理解,"部定向",幼儿通过外部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内在秩序,幼儿尚不能自由走动之,就已经存在了,从而形成对他自己身体姿势和位臵有关的敏感性.

外部秩序感:是指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这一阶段的幼儿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例如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看到活动室里的玩具摆放的位臵不对或不整齐,就会强烈要求恢复原样,有时甚至大哭大闹直到玩具归位为止.

二、秩序敏感期培养幼儿秩序感的重要性

二至四岁是幼儿秩序敏感期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秩序感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秩序感的本质在于认识每样物品在环境中所处的位臵,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并用自己的方式来支配它、管理,容易形成安全感和归属感.从根本意义上讲,这其实就是让孩子在童年生活中,逐渐学会如何在生活道路上指导和引领自己.一旦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以后将难以弥补,即使弥补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幼儿的秩序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幼儿就有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很难与他人相处,幼儿身心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成人不了解儿童秩序感敏感期的特殊心理和行为,误以为孩子是"小气"或者"诚心找茬",而批评、斥责甚至"镇压"孩子的情绪反应,就会逐渐破坏孩子的秩序感,阻挠孩子对标准和完美的追求,也会扼杀了孩子的自律感萌,导致孩子将来在遵守规则和发展道德感方面,出现各种障碍和问题. 三、影响幼儿秩序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1.父母的秩序感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具有良好秩序感的父母,能让时时刻刻看着、听着、触摸着周围世界的孩子感受到:爸妈的分工如何?谁经常带孩子入睡?谁经常照管孩子的饮食?谁给孩子讲故事?谁负责哪项家务?是否按时作息?这些生活中的片段都深深的印在孩子的脑海里.父母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引领者",

1 / 3


并且父母对儿童秩序感的态度也很重要. 2.父母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进行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父母如何敏锐的把握好孩子的发展阶段,洞悉孩子的发展特点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幼儿秩序敏感期阶段表现的主要特征是"死板""小气""诚心找茬",如果父母不了解幼儿的发展的这些特点就会依照个人的观点和经验而采取一些强制行为,帮助其纠正孩子的"毛病".其实这些都并不是孩子的本质,它只是为了促进秩序感的形成而存在的.一旦幼儿秩序感形成之后这些"坏习惯"就会自行消失. 3.家庭环境

一个健康有序、关系融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必要前提.它能让幼儿产生安全、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家庭中有序的空间分割,有助于幼儿增强秩序感.如:睡觉的地方是在卧室,看书的地方是书房,接待客人的地方是客厅等.房间里不要堆放太多东西,物品用完后要放回原位,并适时强调这些规则.家里环境的布臵也应该适当考虑孩子发展的需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进行自主活动 .幼儿在适合自己高度与能力的小天地里,能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实现自己的想法,自己小天地的小主人,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教师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紧密、最频繁的人,作为教师要注意很细致地使自己的仪表仪容保持整洁、平和、高雅,要为了孩子而修饰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优雅,宜人.教师用过的物品一定要与时归位,切忌乱放无秩序.同时,教师的为人处事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做事严谨、细心周密、待人宽厚、和蔼可亲的教师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应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己的言行.

2.教师对问题的处理

幼儿年龄虽小,但同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多种权利.幼儿处在秩序敏感期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时,教师应该妥善处理这类问题,切不可伤害幼儿的自尊.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正确对待幼儿的行为问题,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消除障碍,幼儿顺利度过敏感期 ,促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幼儿秩序感培养的指导策略和培养方法

〔一〕爱的教育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关心和爱的鼓励.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因此需要成人在旁边指引和纠正,尤其幼儿处在特殊发展阶段的行为违背了通常人们能够接受的程度时,就更需要成人的理解和包容,从而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换位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慢慢的失去了童真,因此成人在处理幼儿的问题时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常常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幼儿,严重疏忽了孩子他还只是个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成人可以帮助幼儿做很多事,却不能帮助幼儿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变化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难免会出错,成人真正应该扮演的角色就是成为幼儿的伙伴,感受幼儿所感受的,经历幼儿所经历的,幼儿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才能真正的理解幼儿,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帮助.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AN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