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职称评审

2022-10-30 01:5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教师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职称评审》,欢迎阅读!
现职,职称评审,工作总结,范文,以来
高校教师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职称评审

高校教师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职称评审)本人200312月任副教授职务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工作量饱满。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进取,2005年被遴选为广西马克思主义中青年专家培养对象,2007年被遴选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2008年获得中山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任现职5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系统讲授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课和公共课,学生课评等级均为优秀;在科研上,承担科研课题12项,其中主持3项,出版了学术专著1(),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编教材2部、论文集1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具体总结如下:一、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爱岗敬业,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系统讲授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2门选修课程学生课评等级均为优秀;主持教育教改课题1项,参加精品课程建设1门,参加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课题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获得校级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1项,教学成绩显著。任现职以来,模范地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和教研成绩。5年来,作为主讲教师先后承担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列主义原著选读》《自然辩证法》以及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任务,开设医学美学》《现代西方哲学》等2门选修课程,授课总学时达到1472学时,减去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1年,年均学时达到368学时,教学工作量饱满。本人深深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改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参加和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新渠道和新手段。近年来,创造性地把参与性教学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生的人生经验课堂体验和未来生活理想的联系起来开展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渗透和互动,教学效果好,得到督导员和同行的肯定,学生课评的满意度高,评价等级均为优秀。指导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论文的质量较高;负责指导的2名硕士研究学习刻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及撰写学术研究论文。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参加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的校级精品课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被推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项目。先后发表《参与性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运用研究教学研究论文4篇,其中《关于"原理"课中人的劳动本质观的教学逻辑新探》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4)主持设计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多媒体教学件获得广西医科大学第四届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2008年被推荐参加全区思想政治理论"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绩显著。主持科研课题3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校级课2项。出版学术著作1(独著),发表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见性的学术论文18篇,形成"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明确和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任现职以来,积极开展科研,在研究工作中具有独立开拓、主持科研课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较强,能把握本专业学科研究热点和方向,并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形成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明确和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8(教学论文),其中:登载在核心期刊6篇,登载在CSSCI刊物5篇,登载专业核心期刊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人大复印资料专题库收录4;承担科研课题12项,主持3项,其中:广西"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地厅级课1项,校级课题1;主要参加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


横向课题3项,校级课题2(以上论文和课题详见:《申报教授报送材料())2004年获得广西医科大学"十佳青年学术标兵"称号,2005年被遴选为广西马克思主义中青年专家培养对象。研究工作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人的发展的当代问题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系列研究1、围绕人的当代发展的转向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和论证了人的发展的审美维度,论证了审美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生存体验是人的生命的本体诉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主题,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的审美内涵,论证了审美与人的发展的关联性,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统一,并以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为背景探讨了超越人的当代发展困境的基本路径,提出构建审美的发展方式是人的当代诉求、***社会是人的发展的审美自觉、构建***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国实践等有创见性的观点,为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思路,研究出版学术专1(《发展与审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月版),发表了《当代生活审美化与人的发展吁求》等系列研究论文5篇,其中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2、围绕教育现代化与人的发展关系展开研究针对教育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点论述了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和教育目标,探讨了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问题和贫困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发展问题,发表论文4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社会主义***政治视阈中的公民教育学术论坛,2006年第12)从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社会学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性别观对广西十所高校的1000名教师展开调查研究,进行社会性别的研究与分析,发表《论广西高校促进社会性别平等资源的综合开发问题》等系列研究论文4篇。三、积极参与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参编教材2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得学科建设贡献奖1项,担任多个相关学科研究会的理事,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任现职以来,积极参与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问题展开理论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和***目标,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立美论的思想,为本专学科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和发展前瞻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在广西医科大工作期间,积极推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和研究曾担任中华医学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中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医学美学美容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等学术兼职工作主持开设医学人文素质公选新课程"医学美学",参加编医学美学教材2部:《美学与医学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月版,普通高等教"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美容医疗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3月版)医学美学论文1(《探索医学之美》,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月版)任《美容医疗技术》副主编,《美学与医学美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美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2004年被中华医学医学美学美容分会授予"学科建设贡献二等奖"。担任广西理学会理事、广西妇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民族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广西医科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秘书长,积极参加和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四、加强进修学习坚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和学术会议交流,圆满完成博士研究课程学习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期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任现职以来,坚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200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086月圆满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期获得博士学位,完善了知识结构,夯实了业务理论基础,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高。在此期间,积极参加其他业务知识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先后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项专项学习"培训等。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在香港教育学院举办"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公民素养研究"中所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3F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