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2022-11-28 19:22: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欢迎阅读!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教案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课题:《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两栖动物是一个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后在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青蛙的生殖发育及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青蛙的变态发育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需要将知识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青蛙、蟾蜍以及蛇等动物比较熟悉,对于其他的两栖、爬行动物了解较少,但对他们有较大的兴趣,应该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知这些动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 ) 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形态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 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变态发育。 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青蛙的变态发育

五、教学策略

1、教法:教授教学法为主,讨论及归纳总结法为辅 2、学法:自主讨论、归纳总结

六、课时安排:参考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导入 二、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为后面讲解爬行动物做铺垫。

用小青蛙找妈妈的故事引课 一起回忆小青蛙找妈妈的故

事,在此过程中回忆青蛙发

育的过程。 讲解青蛙发育的过程:卵,蝌蚪,小青蛙,青蛙。提示



-----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两栖动物

学生青蛙发育和生长以及繁殖的过程离不开水。

在讲解过程中提示两栖动物的特征:①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②经过变态发育(讲解变态发育)③成体生活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讲解青蛙的身体结构: 鼻孔,眼睛,鼓膜,前肢,后肢

提示前后肢的区别: 提问青蛙的运动方式:

展示其他的两栖动物图片并作简单介绍。

要求学生总结两栖动物的特征。



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

前肢短,后肢长 跳跃

学生总结

①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②经过变态发育③成体生活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小组讨论、积极回答



引发思考

观察能力训练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扩展知识面

总结能力训练





关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说一下青蛙、蟾蜍与人类的关系。 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讲解原因,并提示两栖动物不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是什么?

爬行动物的发育过程:(卵外有壳,能够提供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幼体直接用肺呼吸,所以肺发达不需要皮肤来辅助呼吸。

体表有坚硬的鳞片活甲,鳞片和甲的作用是什么呢?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识。

爬行动物

回答:水对两栖动物的限制。

1 保护身体 发现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0a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