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结对共建 也能结出硕果

2022-10-24 13:2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支部结对共建 也能结出硕果》,欢迎阅读!
结对,结出,硕果,支部,共建


支部结对共建 也能结出硕果

根据县委组织部和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统一安排,松阳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前身为中共松阳县拆迁联合支部),与玉岩镇余叶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2011720日,经玉岩镇党委联系牵线,与该村党支部顺利进行了首次对接。然后公司支部及时介入,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



一、结对村余叶村概况及急需落实解决的问题。

余叶村位于玉岩镇东南部,距县城60余公里,距玉岩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余叶村由余叶、王山头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16亩,山地面积9573亩。有125户家庭,429人,4个村民小组,推选出20名村民代表。全村共有党员17名,其中女性党员5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香榧、花菇及外出打工为主。全村共计种植香榧1000余亩(其中二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300余亩),花菇50万余袋。2010年村人均年收入5000余元。



二、亟待落实解决的现实问题

经过座谈交流,我们粗略了解该村的现状,大的问题如下:

1、余叶村两委班子团结,村两委和村民有强烈的发展经济、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和改变村落后基础设施的愿望。康庄大道已通到余叶村,全村已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村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动员村民栽培和嫁接本土生长的香榧树苗也获成功,并已在全村及周边村推广,有村能人带领成立了松阳县余叶村香榧专业合作社,并抢先注册了余叶牌香榧商标,所产的香榧供应不求,为本村村民解决了香榧的销路。虽经种种努力,但由于地处偏僻山区,集体经济薄弱,也苦信息滞后,人均收入仍不是很高。余叶村已有10户困难户得到民政部门的常年救济,但由于每年只能增加一户指标,留下因病返贫等原因的困难人员尚有12余人急需救济。



2、余叶村系我县拟建黄南水库淹没地带,由于黄南水库项目前期开展进度较慢,目前还未明确最高水位标高,导致余叶村是否要搬迁尚不清楚,间接影响到余叶村的建设发展。



3、余叶村主要道路狭窄,最宽2.8米,小汽车调头都困难,而村里资金不足,对道路加宽存在困难。



4、余叶村无村民活动场所,对原余叶村小学校址改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体育锻炼设施、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场所,但须在校址门口建设水泥桥,修建小型停车场以方便通行。由于村集体经济困难,对项目实施难度较大。



5、王山头自然村位于余叶村北面3公里,通村公路尚是黄泥路,村里山路




弯弯既狭窄又坎坷不平,出行十分不便,该自然村有村民140余名,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无一幢砖混结构的住房,也无一条水泥路,且无路灯。平时轻壮年的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为生,留守儿童及老人夜晚出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6、余叶村饮用水采用山涧水接入现浇蓄水池后经管道引到各家各户,目前只有一个蓄水池,遭遇暴雨天气,饮用水就无法直接饮用,拟再建一个蓄水池,以便调节使用。而王山头自然村的水池,由于常年风残雨刷,已严重漏水,急需修补。



上述6个问题,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结对方,如何破解难题,迎难而上,为该村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结对活动初见成效。

20117月下旬,我们把以共谋发展思路、共办为民实事、共强基层党建作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主要工作目标,结合余叶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松阳县城发公司党支部与玉岩镇余叶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方案》.本人按照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带领公司党员干部,开始脚踏实地为余叶村民做实事工作



为改善村二委的办公条件,20118月下旬赠送村二委的办公圆桌椅一套;经与供电部门的沟通,多次到现场踏勘和安装路灯,2011年国庆前夕,21盏明亮的路灯终于在王山头自然村的各个主要路口亮起来了,路灯的成功安装,解除了长期困扰王山头村民的夜晚出行安全隐患,大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和赞许的目光;经与玉岩镇共同努力,协助其从水利部门争取到了贰万元资金用于改造村饮用水水池及管线;2011年春节前夕,公司党支部书记郑志虎、董事长丁家寿等人顶寒风冒严寒来到余叶村,对村里尚未成为民政部门救济对象的12名因病等原因返贫贫困家庭进行了慰问(每户人民币300元),并提供物质援助。



今年,公司党支部多次邀请村二委成员利用来县城的机会到公司做客,继续共商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和改变村落后基础设施的办法。从县文广新局争取的一套体育健身器材,不久即可投入使用;94日,邀请原政协主席张增礼、《新松阳》总编杨卫忠、建筑设计所叶苏旺等到玉岩镇余叶村开展支部结对活动。在余叶村主道边的原牛栏旧址停足,现场勘查了拟建的村停车场地形情况。马不停蹄,一行人又来到已搬迁腾空的原余叶小学校舍区,在拟建的余叶村文化健身活动中心现场,大家纷纷为如何把它建设得更完美献计献策。建筑设计所高级设计师叶苏旺对现场建筑物及地形进行了规划设计双方商定,停车场及校舍改造工作近期择机开始启动,经努力,原破旧校舍,已焕然一新,门口已挂上了余叶文化活动中心的牌子。



四、共建未来美好余叶。

通过两年来对余叶村全面地村情民情的调查大家形成共识。鉴于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需要,花菇种植将逐步萎缩。香榧在余叶村将逐渐形成优势,成为主导产业,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悠久的香榧种植史,使余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




香榧之村。村集体拥有二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500余株(300亩),其中千年古香榧树100余株。加上上世纪90年代,余叶村两委目光远大,带领村民齐心协力开垦荒山荒地700亩,从诸暨引进香榧新品种进行种植。苦尽甘来,现在这700亩诸暨引进的香榧树长势喜人,已经开花结果造福于村民。近年来,村两委又引导村民从事香榧苗种植,经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香榧苗木栽培技术,已被70%以上的村民所掌握,成了香榧苗木栽培的行家里手,目前全村共种香榧苗木50余亩。余叶村的香榧树十分独特,大的树经达2.8米,小的也有1米多,郁郁葱葱,十分壮观,有的树龄已达1000余年。更奇特的是,果子即香榧要待到树龄达50多年才能开花结果。试想,这么长生长期所结之果,必然有其独特的效用,若送有關部门检验,说不定有什么奇特成份也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余叶村是个长寿村,村民个个身体康健,全村从未发生癌症或其他恶疾的病例,使村民得益匪浅。



我们建议村两委以松阳县余叶村香榧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加强对优势产品千年古树香榧,余叶牌香榧商标的宣传力度,逐步扩大其50年才开始结果的优质余叶牌香榧影响力,把香榧产业作为余叶村的主导特色产业。继续向林业部门推广使用余叶村的香榧苗木,并择机向外推销。



黄南水库的筹建动态信息水位的高低,事关该村今后的规划发展。要利用全村村民健康长寿,没有一人得癌症的优势气候条件,做好旅游、养生福地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村规划、房屋建筑结构、房间布局都要有长远的田园松阳和新农村生态建设眼光。特别是2000年以上直至上千年的300余棵古树,是奇珍异宝,非他莫属。



这正是:

千年香榧余叶栽,山村榧香飘满园。长寿秘境唯余叶,君来此境不思返。支部同谋发展路,城乡共建前景宽。



三年结对,时间已逾二载。新农村建设,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村,还任重道远。实践证明,支部结对共建,城市返哺农村,切切实实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做事实,是我们机关及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将支部结对共建融入到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无疑效果会更好、成效也会显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u1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