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关于父母育儿理念综合题

2022-11-20 19:06: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发展心理学关于父母育儿理念综合题》,欢迎阅读!
发展心理学,育儿,理念,父母,关于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1. 权威型

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法。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作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

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自信心强、自控能力较好、心境乐观、积极。这种优势到青春期时表现为较高的自信、社会成熟度高、学习勤奋,学业成绩好。

2. 专制型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甚至于不近人情,子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权力。若反抗,就会受到体罚或其他惩罚措施。本质上,这种抚养方式只考虑了成人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儿童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性。特点“因为我说了,所以你必须这样做”。

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学前儿童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到青春期,适应状况不如权威型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但是这类儿童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相对于溺爱型和冷漠型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他们的反社会行为比率少得多。

3. 溺爱型

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

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得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过度依赖父母,向父母提出无尽的需求,缺乏恒心和毅力。男孩表现得尤为明显。


4. 忽视型/冷漠型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这种极端的忽略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

由于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很少,这种成长环境中的孩子,出现适应障碍的可能性很高,学校生活没有什么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在长大后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tb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