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健康中国2020》,欢迎阅读!
卫生部部长陈竺: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实施十大行动计划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战略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 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指标,以及重大传染病和各种慢性疾病的控制指标,以及卫生服务规模和卫生投入指标等等,以实现卫生制度建设与健康促进目标的有机统一。
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危害控制等因素,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
1、 实行“大流感控制计划”,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行; 2、 实行肝病防治行动计划,对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并逐步扩大到缺乏免疫力的成年人; 3、 实行改善孕产妇和婴儿保健的“母婴安全”计划,大幅度降低母、婴死亡率; 4、 实行控制烟草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控行动计划,降低发病率; 5、 实行以行为教育和心理关怀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动计划;
6、 实行以科学健身运动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动计划,兴起全民健身热潮; 7、 实行老年人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老龄人口生活质量;
8、 实行“地方病防治和职工健康”行动计划,改善卫生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9、 实行“传统医药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
10、 实行食品与饮用水的安全促进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加强营养科学评价和监测网络建设。
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有效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并带动医疗保健服务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健康中国2020”战略,在今年初召开的“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正式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并就此进行了部署。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符合国际卫生发展的潮流和规律。
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实施,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中国全民健康水平。【推荐阅读:“健康中国2020”战略如何实施】
“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目标与核心内容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向,采用适宜技术,坚持中西医并重,以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为重点,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努力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目标和工作基础,实现战略目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制订和完善“健康
中国2020”战略的规划,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第二步到2015年,继续落实“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各个行动计划,使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卫生服务的方便性和公平性得到持续改善;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要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针对中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根据其可干预性和干预的成本效果选择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考虑中国对重大传染病控制等相关国际承诺,确定优先干预领域和重点,在充分考虑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和策略,分步骤实施。行动计划不仅要重视卫生服务的提供,还要深入分析病伤的危险因素,特别关注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人口因素,从营造有利的健康环境入手,制定公共政策,落实相应卫生服务和干预措施。确保行动计划能够全面有效地实施。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公共卫生机构和大中型医院为支撑,动员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发展环境,从而实现全民健康的最终目标。
“健康中国2020”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健康目标的重大战略
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阶段,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期望寿命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健康改善速度下降。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提高了4.4岁,低于周边一些国家的改善速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和重视。二是健康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间获得卫生服务的机会、承担的费用以及健康水平方面差距加大。三是疾病负担沉重,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双重压力。中国现有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人,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全世界的1/3,血吸虫病患者约有85万人,艾滋病毒感染者约70万例。四是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受政府投入、居民收入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制约,中国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总体不足,制约了健康水平的改善。五是城乡居民的健康期望不断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对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上述这些矛盾或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卫生国情,也是我们提出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要起因。
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基础和支撑体系
“健康中国2020”策略是在总结近年来中国卫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居民健康问题提出的,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和条件。一是有十七大精神的正确指引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这是策略实施的重要组织保障和政治基础。二是有各地多年来的工作探索和经验积累,这是行动计划的工作基础。三是中国经济持续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t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