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想象的概述——讲义》,欢迎阅读!
![讲义,概述,想象,幼儿](/static/wddqxz/img/rand/big_80.jpg)
幼儿想象的概述——讲义
幼儿园里,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老师问:山的那边有什么?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回答,有恐龙,有小白兔,有花仙子,可能有一个王国……小朋友们的想象丰富多彩,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么多内容的?什么是想象呢?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就像创作出蜘蛛侠的作者,他的大脑中已经累积关于蜘蛛和人的表象,然后创造出了蜘蛛侠这一新的形象。
由此看来想象的产生是有条件,一是头脑中有大量的表象,二是大脑具有操作表象的能力,这样才能产生新的形象。
那我们大家再思考一下,我们的想象是凭空想象吗?当然不是。想象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我们的鼠标,它的原型就是生活中的老鼠呢!所以,想象的内容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
二、想象的种类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是否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可以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当我们仰望天空变幻莫测的浮云时,脑海中会浮现柔软的棉花糖,奔腾的骏马;又或者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他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小红帽的形象。
我们把这种没有预定目的的、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形象的过程叫做无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而且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就可以完成。
在这里想要讲一个无意想象的特殊情况,那就是“梦”,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表现,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无目的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
相较于无意想象,另一种想象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如幼儿根据要求,设计各种奇特造型的房子;幼儿看图片创编不同情节不同结局的故事等等,都是有意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听到这段话,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是红楼梦中雷厉风行的王熙凤,还是葫芦娃中的蛇精?
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再造想象。就像我们刚刚听到曹雪芹先生笔下王熙凤的描述,我们脑海中出现的新形象即是再造想象。虽然王熙凤的形象实际已经存在了,但是对想象者来说却是新的,也是有一定的创造性的。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正在为绘画“我最爱的孙悟空”而束手无策,老师拿出一些孙悟空的照片,通过故事引导小朋友们进行想象,果然小朋友们的画变得丰富多彩了。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语言等,使幼儿通过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从而加深对某一事物的理解,促进经验的获得。 当我们读到红楼梦时,在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是再造想象,那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在写红楼梦时,他脑海中的新形象是什么想象呢?这时候曹先生脑海中的想象是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有首创性、新颖性的。
与再造想象相比较,创造想象的形象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生活中甚至可能不存在。再造想象的形象在现实中是描述者知道,而想象者不知道的事物。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存在区别,也有联系。首先,创造想象建立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之上;其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都有创造的成分,只是程度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o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