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廉的公孙仪读后感》,欢迎阅读!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
不久前,我读到一个公孙仪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之门外。他的弟子们劝们说:“你既然喜欢吃鱼,就该收下人们送来的鱼,为什么不承受呢?〞公孙仪深入地分析到:“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肯承受鱼。假如承受了别人的鱼,到时候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是徇私枉法。徇私枉法,就难免被罢官。假如我的相国职务没有了,这些人也一定不会再给我送鱼了。到那时我又没薪俸自己买鱼,还能再吃到鱼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如今的社会。当今社会上,有的人当了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也拉上了官位;有的人当了官,不断贪污人民的财产;有的人当了官,假公济私、只收礼不办事。这些人的行为是多么可耻啊。
当然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像公孙仪那样,乃“出淤泥而不染〞的为政清廉者。他们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人格。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严于律己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品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清正廉洁〞永远驻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做个老实、正直的学生吧。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古至今,就有许多人以身作那么,怀着崇敬的心情,最近,我读了?以廉为宝?这个故事,令我感触颇深。
?以廉为宝?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叫子罕的司城,他为人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一天,有一个人拿着一块玉雕师傅认为的宝玉去献给子罕,子罕不愿意承受说:“我以廉洁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我们就都丧失了自己珍贵的东西,不如你留着玉,我们都能各有自己认为宝的东西。〞是呀,以廉为宝,一个人假设拥有了廉洁的高尚品质,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那是何等弥足珍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子罕凭借着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后人的爱戴和赞许,这比任何宝物都珍贵。我们应该把子罕作为典范,学习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廉洁自律的品德和他不谋私利、清明廉洁的精神。凡事不要为了一己私利或只顾满足自己的贪欲,平白无故地拿别人的东西,做出丧失廉洁和对不起自己良知的事情。
我们要时刻谨记——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事做起,同样要做到廉洁。要以诚信、友善为待人之道,廉洁为做人之本,热心、无偿地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不承受同学给予的任何回报。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廉洁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将廉洁文化发扬光大。
廉洁、正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品质。就像公仪休一样,不贪别人的礼物。既使自己再喜欢,也不能不劳而获。公仪休这种廉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f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