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 新人教版必修1

2023-01-08 09:4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生物 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 新人教版必修1》,欢迎阅读!
学说,人教,必修,创立,细胞
细胞学说的创立

早在17世纪,显微镜刚刚问世的时候,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就在显微镜下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结构组成的现象。他将这些小结构命名为“细胞”,这是细胞一词的第一次出现。18世纪,生物的显微研究取得新的成就,而且生物学家热心关注着的是对分类学的研究,对生物微观方面的实验有所忽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试图在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寻找结构方面的基本单位。如德国诗人、生物学家歌德认为植物叶是一切植物的基本单位。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一种称为“粘液囊泡”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到19世纪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进步,使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为考 罗伯特·胡克

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创造了条件。至19世纪30年代,一些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以及细胞质的运动,而且动物体内也发现了细胞。这一时期的工作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细胞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们对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生物体中所处的地位还不太清楚。细胞学说最终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动物学家T.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完成的。

施莱登是位性格相当古怪的人物,他脾气暴躁,好与人争吵,固执己见。不过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反传统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聪敏好学和过人的精力及能力,使他从理论和方法上为推动植物科学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使他成为细胞学说的创立者。

施莱登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医生家庭里。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2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他开始了律师的职业,但当了几年律师以后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因而他心灰意懒,并企图自杀。施莱登于1831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当时他已经27岁,才初次接触过生物科学1835年以后,施莱登相继在柏林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医学植物科学,直到1839(这

施莱登 时他已经35岁)他才在耶拿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便开始在耶拿大学教授植物科学

施莱登之所以对植物理学以及组织学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受到他的叔父(一位植物理学家)以及R.布朗(“布朗运动”和植物细胞核的发现者)的影响。施莱登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他们两人曾教导施莱登多注意从组织学的角度研究植物

施莱登后来曾猛烈抨击过秉承林奈传统的植物分类学。他认为植物学应该是一门包容更为广泛的科学不仅要研究植物的形态,而且要研究植物活动的规律。同时,施莱登也反对活力论对于植物生理机制的解释,他认为应该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去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

1838年,还是学生的施莱登在弥勒主编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文献》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植物生》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施莱登首次明确提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施莱登是从布朗植物细胞核的发现开始他的论述的,就对于植物细胞核的生物学含义这一点而言,施莱登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布朗的水平。施莱登认为细胞核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构造”,细胞核在细胞形成(发生)、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



1


作用,并且他还首次提出了“细胞核”这个词。施莱登指出,任何植物,无论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在植物体中,每个细胞“一方面是独立的,进行自身发展的生活;另一方面是附属的,是作为植物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生活着”。所以,植物的生命从根本上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施莱登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其主要的一个依据就是发现植物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不过,由于施莱登过于强调细胞核在细胞形成(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简单地理解了生命活动的理化过程,使他提出了一个基本上错误的细胞形成理论。他指出,细胞中存在着含有粘液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只经过简单的物理过程(结晶过程),便可以形成细胞;当细胞核长到一定大小时,细胞核周围便形成一个小泡,这个小泡在母细胞中逐渐长大,进而形成了子细胞;当子细胞的体积超过母细胞的细胞核体积时,便从母细胞中分离了出来,于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细胞。

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现象的发现,彻底地修改了施莱登的细胞形成理论1881年,施莱登在法兰克福逝世,此前他已经是好几所大学的教授了。

施旺在性格上正好与施莱登相反,施旺是位内向、沉稳、虔诚和勤奋的人。有趣的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竟能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很好的合作。

施旺是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位金匠的儿子。他在神学院里受的中等教育到了大学后,施旺改学医学,并且成为当时德国生理学泰斗J.弥勒的得意门生。1834年,施旺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柏林解剖学博物馆工作施旺对于神经纤维鞘和胃蛋白酶的发现有重要的贡献,而且他曾利用严谨的发酵实验对自然发生学说发出了挑战。

1837年,施莱登曾与施旺相识,183810月,施莱登将自己关于植物细胞发生的理论告诉了施旺。施莱登与施旺

施旺 的相识与联系,可以说是生物学史上的一

大幸事,这样便很快将细胞学说从植物科学扩展到动物科学

施旺后来回忆说:“一天,当我和施莱登一起用餐时,这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向我指出,细胞核在植物胞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立刻想起曾在脊索细胞中看见过同样的‘器官’。在这一瞬间,我领悟到,如果我能够成功地证明,脊索细胞中的细胞起着在植物细胞的发生中所起的相同作用,这个发现将是极其重要的”

用餐结束后,施旺立刻着手证明动物细胞中细胞核的存在。他首先选用的材料是动物的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因为它们的结构与植物的细胞相似。他如愿地观察到了细胞核。此后,他又研究了许多其他种类动物细胞。在当时的条件下,观察动物细胞远比观察植物细胞要困难得多,因为动物细胞有些非常小,通常都很透明,不宜观察。尽管如此,施旺还是证明了在众多动物的组织形态中,都有细胞核的身影。

施旺在1839年发表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他从动物科学角度得出的细胞学说。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物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构成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尽管动物细胞生理意义不尽相同,但各种细胞的发生是相似的。施旺1839年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证明动物植物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他在列举对动物的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的研究后,指出:“它们的结构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与植物的对应过程相一致。”施旺提出,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都含有细胞膜、细胞内含物和细胞核。

施旺发表了自己最重要的论文后,就离开了德国,到比利时的大学中担任解剖学教授。后来,相继有8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Z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