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均衡问题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2023-01-13 10:3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不均衡问题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欢迎阅读!
教育,农民工,均衡,子女,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不均衡问题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作者:沈璐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0

【摘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中国教育不均衡之一的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教育的不均衡使得中国的教育难以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接轨。这也是近年来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的原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每个城市都存在着,它的产生有着主观因素,也有着客观因素。 【关键词】教育不均衡 弱势群体 农民工子女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50-01 一、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中国提出要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好坏差距太大。不论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甚至是同一个城市之间所提供的教育都可能有着很大的差距。择校热”“座热等等都体现出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

每个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重点学校,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重点学校。教育部门也是对这些所谓的名校投入大量的经费,对本来就不是很陈旧的教学楼装修装饰,教学设备一批一批换新。对于那些不是重点的学校,情况就相反了。没有大量的经费给他们更新教学备、对他们的老师进行再教育,就连学校的学生也默认了自己的学校和名校有着很大的差距。于是,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这种便体现了一个区域内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

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条件的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父母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投入。相比农村的家长,城市的父母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有着稳定的收入,愿意将一切都花费在子女身上。家长花着大把的钱,打通了各路关系将孩子送进名校。孩子穿着名牌衣服,有着各式文具,除了学校所要求的数目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参考用书,辅导用书。在学校上完了必修课,放学或者周末还报了各种辅导班。于是,各种辅导班应运而生,质量参差不齐,但家长没能力鉴别这些辅导班的教学质量好坏,只是一味的把孩子往里送,孩子的时间被设计成满堂灌,而家长却不计较资金投入和学习效果。这些对于父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来说就有点奢侈了。不说他们是否能有钱进名校读书,光是能不能公平的接受教育都是一个问题。本文将详细地讨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也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众多现象中的一种,也就是群体之间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民工的收入较低。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仍然有一部分靠种田为生,虽然有的农民工外出打工,但是打工的收入多数仍然微薄的,不足以像城里的家长那样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件。农民工的低收入经济状况面对子女求学的高收费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民工子女跟不上课堂节奏。课堂上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书本中所涉及的内容都和这些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文化特整不相匹配。课程社会化内容的载体,而城市课堂中的课程书本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书本上大多数的插画都是体现了城市面貌的,很多农村的孩子从小没出过远门,除了从电视上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城市生活一无所知。课本上的城市面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只是一幅陌生的图画而已。他们没有亲身体会和感受,这样不真实的感受无疑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产生共鸣。这和农民工子女心中所生活的环境差距较大[1]。另外再加上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观念的差别,对老师所说的事物的不理解,再加上长期缺乏父母对他们学业的辅导,他们很快就会跟不上课堂的进程。

家长自身的低教育能力和流动性。农民工父母自身的受教育水平都不高,能教授给孩子的也就不多,孩子遇到不懂的,家长也没有能力辅导。更有一些农村家长常年在外地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有的一年回一次家,孩子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父母长期见不到孩子,何谈教育。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曾经对农民工子女有份调查,结果显示32.7%的学生表示家长没有能力对自己进行辅导,而在对家长的调查中有50.4%的家长表示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辅导;最后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58.8%的教师认为进城农民: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差,难以管理。同时,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使得孩子的学习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甚至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暂时性辍学[2] (二)客观原因分析

首先是户籍制度。一般来说城市儿童的义务教育费用由各级政府负担。但是农民工子女在离开农村的时候,教育经费并不会跟着他们相应的流转,各地区在教育上的总体规划也都是以户籍为基础,农民工的子女在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的情况下,还是要交一定的赞助费才能入学[3]

其次是国家制度的不完善。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农民工子女教育还是不完善,即使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受侵犯时,保护能力也有限。甚至有些地方的政府为了谋私利钻法律空子,对于应该承担的责任都是各种踢球。

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农民工自己可以上的学校无非是三种,一是公办学校,二是私立学校(所谓的贵族学校),三是农民工学校。对于第一种,要缴纳赞助费和借读费,这笔费用也不是小数目;第二种学校的学费相当高,即使是普通的城市打工族也未必能承担的起;而第三种学校则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总的来说,不是费用太高就是条件不好,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张勇.教科书城市偏向的课程社会学思考——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浙江教育科学2007,(4

[2]王守恒,邵秀娟.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与对策,教育科学研究专题,2011.1

[3]唐斌,魏祥健.重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问题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学版),20084):45

[4]李代萍.浅谈教育均衡化,科教论坛,2010.11

[5]李晴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九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R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