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教育史第十一章》,欢迎阅读!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 裴斯泰洛齐教育革新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其意义。 (1)教育革新实验的指导思想
裴斯泰洛齐教育革新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早期,裴斯泰洛齐主要重视生产劳动的经济价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之间并无内在意义的联系。
后来,裴斯泰洛齐关注生产劳动的教育价值,将两者在人的内部结合起来。他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人有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因此,他不仅把学习与劳动相结合视为帮助贫苦人民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改变贫困状况的手段,而且将其和体育、智育、德育联系起来,肯定其对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教育革新实验的意义
①裴斯泰洛齐在教育革新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化理论。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部符合科学。但他从改革脱离实际、呆读死记的旧教学的强烈愿望出发,在长期研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教育教学新方法,对促进教育教学心理学化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裴斯泰洛齐在实验中创建的小学各科教法,是初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它改变了一直盛行于小学中的那种以脚本为中心,教师强迫注入,学生呆读硬背,单纯文字重复的教学方式。他重视直观,强调儿童在实际观察事物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思考、推理和判断,得到清晰的观念。 2、“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重要含义及其影响。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是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引申出来的。进一步使卢梭提出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有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波动。 (1)“教育心理学化”的主要含义 ①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裴斯泰洛齐主张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认为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②教学内容心理学化,即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以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与自然活动的规律相协调,首要的是要是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 (2)“教育心理学化”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对人的心理的理解存在着唯心论缺陷,但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学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3、“要素教育论”是否完全符合初等教育的教学规律?
裴斯泰洛齐提出的要素教育论基本符合当时初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并且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但是其本身也具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分析如下: (1)“要素教育论”的内容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主张对儿童的教学工
作要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扩大、加深。根据这一思想原则,他总结了德智体方面的要素:
①德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极为重要的方面,道德精神的萌芽是儿童对母亲的爱,道德要素教育应从儿童在家庭中培养亲子之爱的感情开始,逐步扩展为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及至爱上帝。
②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与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最初萌芽又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这就是事物的数目、形状和名称。认识这三种要素的相应能力是计算、测量和表达,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术、几何与语文。
③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故体育应从锻炼关节活动开始,逐渐发展站、行、跑、跳、掷、摇、角力等各种活动能力,使儿童不仅获得整个身体的健康,亦获得初步劳动能力的训练,进而影响儿童在道德上的良好发展。 (2)“要素教育论”与初等教育教学规律
①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基本上符合初等教育的教学规律,成为初等教育改革的最根本原则。他认为,在初等教育阶段,应开设阅读、书写、算术、初步几何、测量、绘画、唱歌、体操、地理、历史、自然等课程。而且,一切课程编制和教学内容都要以各自的要素为核心。裴斯泰洛齐对教学要素的探索及主张扩大初等学校的教学课程,是值得重视的。 ②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内在的任何才能都是和一定的活动相联系的,所以每种能力的发展都来自专门的活动和训练,而智力的发展则主要来自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练习。裴斯泰洛齐强调在教学中通过思维练习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和智力,有其积极意义。
③但他有时过分强调形式上的练习,从而存在某些形式主义的倾向看,这对当时欧洲形式教育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过分注重细节上的练习,各要素的练习,从而忽视整体上的结构,忽略了大范围的学习,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不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
4、论述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和意义。 (1)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的特点
①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视为探讨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地学习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与工场相联系作为实验内容之一,这意味着裴斯泰洛齐是更有意识地将教劳结合视为探讨新教育的一种重要方面。
②以学习为主,劳动为辅。在斯坦兹孤儿院,裴斯泰洛齐显然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
③强调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手工劳动技能。明确提出“在学习和手工劳动能够结合以前,两者必须分别打好基础”,这表明裴斯泰洛齐甚为重视学习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掌握基本的手工劳动技能,而且似乎试图找到学习与手工劳动之间的“结合点”。 ④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义。他曾说:“我更加深信,当我们把学校和工场结合起来,并在真正的心理学的基础上办学的时候,新的一代必然会培养起来。”这说明裴斯泰洛齐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也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
(2)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的意义
①发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的重要意义。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手工业时代对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但受时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齐也无法真正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R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