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小虫咬人后可能致命(图)

2022-08-26 18:50:5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类小虫咬人后可能致命(图)》,欢迎阅读!
致命,可能
七类小虫咬人后可能致命

蜱虫未走,恙虫又来,近期国内一些地区发生的 虫虫夺命 事件,让不少市民产生了

恐慌, 被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咬上一口, 不仅是红肿痒痛这么简单,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其 实,可致命的小虫还有很多,比如:蚊子、螨虫、跳蚤

人类要与之和平共处,看来还需

补补课。记者采访了疾控专家,为读者列举一些易造成疾病传播并可能危害生命的小虫子。

蜱虫:引发的 无形体病

危害:一种 八爪小虫 一夜间家喻户晓,大家可能很难料到,蜱虫传播疾病的能力排

名世界第二,仅次于蚊子,比人们熟知的跳蚤、虱子更强。近年来,蜱虫引发的 后会变得更大,有八个爪,钻到人肉里,抠不出来。这种虫在每 繁,全国许多省份,包括江苏也有蜱虫伤人事件。

蜱虫并非像传闻中的那样可怕,它本身并不具很强的致病性,只是一种携带致病微 物的媒介。 因为蜱虫在吸取动物血液后, 体内可能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一旦携带病菌 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就可能染上病毒,引发其他疾病。但多数人群症状较轻,都可自愈, 一旦被蜱虫叮咬过而又开始发烧的患者,

就要高度重视, 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 并告知医生

蜱虫叮咬的病史,该病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大家也无需恐慌。

防治:蜱虫容易寄生在宠物狗身上,主人应注意给宠物定期洗澡和消毒,夏季时少带

宠物到草丛茂密处玩耍。蜱虫叮咬时不痛不痒,但过段时间皮肤表层会出现蚕大肿块 很容易被发现。

弓形虫:生食肉蛋奶也可能感染

危害:由于养宠物的居民逐年增加,感染弓形虫的比率在逐年增加,南京市第一医院

曾经做过统计,孕妇感染弓形虫的比例达到

4%。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随血液流动,到

直接接触猫易受

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 卵囊, 可污染蔬菜、 水果等。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 感染。生食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形虫包囊或活体。

人感染弓形虫病通常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发热、疲劳、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等,常被

误认为感冒 怀孕妇女 可以把弓形虫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 出生时,

多数患儿可无症状,数月或数年后可出现眼畏光、聋、脑积水、脑瘫、智力障 严重者出生时即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肺炎、眼异常等,少数可在生后几天死亡。

防治: 1,孕妇要避免与猫、狗等动物的亲密接触。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 源,蔬菜等。

2,要吃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

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的习

蚊子:夏秋季会传播乙脑

危害: 蚊子对人的危害不仅是被咬后皮肤红肿痛痒和影响睡眠,最危险的是会传播疾

病。经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丝病等。

1,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经蚊子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每

年的夏秋季 ( 6-9 )为乙脑的流行季节。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呕

等,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此病多发于儿童,重症患者常留下后 遗症, 死亡率较高。 去年 7 月下旬, 随着暴雨之后气候迅速转晴升温,南京市第二医院短短 5 天时间里就收治了

12 例乙脑患者。

无形体病

急增。蜱虫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比如牛、狗等,平常约有绿豆黄豆大小,在吸血之

5 月至 10 月活动最为频

2,疟疾: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常年可发病。潜


期一般为 10-20 天,临床症状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 发病为主,南京市第二医院上个月收治了一名疟疾病人。

高热、 出汗, 以及贫血和脾肿大等。

即从疫区归来后

五周前去非洲乌干达公干染上疟疾。

其中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 预后较差。 南京近几年出现的疟疾均为输入型,

3,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上周,在东莞发现了广东今年最大一宗登革热聚集病例,

病例达到了 11 例。登革热一时成为民众关注的话题。病原为登革病毒,是我国南方沿海地 区经蚊子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前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 头痛、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

血液浓缩、

皮疹、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等,病死率低;后者以高热、休克、出血、皮疹、 感染的登革热病人,偶尔出现的输入性病例,也控制得较好。

4,丝虫病:病原体为丝状线虫,是我国华东、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经蚊子传播

的流行性寄生虫病。 潜伏期一般为半年, 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过敏、 巴管炎等,后期因其成虫阻塞淋巴管,形成皮肿、乳糜尿或腹水等。

防治:预防以上疾病最简便的办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蚊子对人体的汗液和分泌

物十分敏感, 因此人们出汗后或女性月经期应注意及时洗澡, 衣服可减少被其叮咬。 疟疾和登革热南京均是输入型病例,

保持皮肤清爽。 选择穿着浅色 南京市第二医院姚文虎主任提醒

急性淋巴结和淋

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 病死率高。 资料来看, 南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出现过本地

市民, 有在疟疾流行地区 (尤其非洲 )居住或旅行者, 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一旦出现畏寒、 寒战、忽冷忽热等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跳蚤:与猫狗接触易传染

危害:跳蚤,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如老鼠、鸟类的体表。现在为什么卫生条件好了,

还会有跳蚤?南京市疾控中心郑一平主管医师解释说, 并可传播鼠疫、斑疹伤寒等多种疾病。

在同一个工作环境或起居场所,如发现

成红色的小点,红色周围带有红晕。

防治: 饲养者要加强猫、 狗宠物的管理 清洁和定期消毒, 也可让它们戴杀虫剂项圈;

家庭、场所建筑要设法防止野猫、老鼠的侵入,并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清洁积尘,防止蚤类 孳生繁殖。 其次,对蚤类孳生场所进行杀灭,

白蛉:能传播黑热病

危害:白蛉能传播黑热病、东方疖、皮肤黏膜利什曼病、巴而通病等。黑热病在我国

曾流行于长江以北的 16 个省、市、自治区,危害十分严重。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

(癞皮狗 )

通过白蛉传播,每年 5-8 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 发育繁殖成鞭毛体, 7 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生 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防治:治疗病人、控制病犬。在平原地区采用杀虫剂室内和畜舍滞留喷洒杀灭中华白

蛉。在山区、丘陵及荒漠地区对野栖型或偏野栖型白蛉,采取防蛉、驱蛉措施,以减少或避 免白蛉的叮刺。

螨虫:人类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

危害:螨虫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

螨虫除了造成呼吸道和皮肤的过敏外,

吸血时爬到动物

还会传播一些严重的疾病, 比如一种叫做革螨的螨虫, 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革螨一般 呈椭圆形, 长约 1 毫米, 吸血后可达 3 毫米。 吸血性革螨生活在动物窝中, 月可出现高峰。

体上, 饱餐后掉落地面。 这种革螨常寄生在老鼠身上, 一般在 9 月以后数量逐渐增多, 10-11

物理方法可用吸尘器全面吸捕,并于吸尘器内

放置除虫菊酯药片杀灭,或将吸尘器内集尘用开水浇透,将跳蚤烫死。

2-3 人身体下肢痛痒难忍,就应考虑是否是跳

会发现中央形

蚤咬的, 也可由叮咬部位的伤口判断: 跳蚤叮咬皮肤伤口在未抓伤以前观察,

在一些被遗弃的野猫、 野狗卫生条件

跳蚤

很差, 身上可能携带大量跳蚤, 它们也会与正常饲养猫狗接触,从而将跳蚤四处传播。


防治:防制革螨的措施是注意卫生,灭鼠和堵塞鼠洞。预防革螨可在皮肤暴露处涂擦

驱避剂, 如避蚊胺等。 床垫和枕头用防尘布打包存放。

每个月把被罩、 床单放进热水中烫洗,

以杀死藏身其中的螨虫。卧室里不要铺地毯,铺地砖或木地板即可。

恙虫:多寄生在老鼠身上

危害:恙虫和蜱虫一样形体很小,肉眼很难看到,多寄生在老鼠身上,在流浪的猫、

狗身上也有发现。 恙虫病是一种通过恙虫叮咬而传播给人的急性传染病, 地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江苏曾接到过报告 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焦痂

在我国东南、 西南

但很少,也没有重症和死亡报告。恙虫病

(或溃疡 )、淋巴结肿大、皮疹和肝脾肿大等,有时容易与蜱虫

病混淆。它也并非新发疾病,有特效药物治疗,市民不必过于恐慌。

防治:专家提醒,预防虫病,关键还是保持环境卫生,清除杂草,消灭老鼠,注意宠

物卫生。在草丛玩耍,要注意穿长袖衣服,喜欢种植花草的市民应勤除草、灭虫和灭鼠,有 鼠类出入的地方要喷洒农药。

于丹丹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QJ.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