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养成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浅谈养成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模式。小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是一个人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正确时期,所以“养成教育”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把我的学生培养成道德上健康的人,我们把很多的精力用于确立他们做人的道德规范上。”养成教育要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保护班级并为之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点和品格。总之,素质教育的完善其关键在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二、养成教育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结果。在形成人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相促动和互相转化的。知是情、意、行的基础,而道德情感有助于加深道德理解、坚定道德意志,使道德行为更好地坚持下去。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和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需要长期实践磨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根据《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对小学生的行为训练做具体的安排。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合格公民,关键是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种种良好的行为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职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他看来,对于人的培养来说,知识的传递是必不可少的,但尤其重要的是习惯的培养,实际的应用。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训,而在于实行。假如我们无视行为实践,不引导和要求学生付诸行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没有生命力,学生就容易养成言行不一的恶习,从而背离教育目标。 三、对小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我们要准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完全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准确的道德理解,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准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就拿对乘车学生在什么地方下车以保证校园门口安全教育来说,假如我们老师不向学生讲清在校门口两侧50米以外下车的意义,学生就不可能按要求去做。但是假如我们只对学生实行道德理解方面的教育(即空洞的说教),不让学生亲自理解大家假如都在校门口下车有什么危害,学生就不能养成按要求下车的行为习惯。所以,我校在某一时间将学生都在学校门口下车的情况实行录像,然后在全校播放,同学们看到这样做的确很危险,也就自不过然地遵守学校的要求了。 四、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养成教育”
心理学研究说明我们假如能够长期地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训练,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定型,使养成教育获得最正确效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懂得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养成教育的方法。特别是行为实践在养成教育中至关重要。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有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谈到他重视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做法与体会:他每接一个新班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是不去特别钟情于学生的分数,也不忙于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他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拳头产品”很多学生都从这项产品中终身受益。这位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应该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