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看绘本 学数学》,欢迎阅读!

看绘本 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 0-6 岁的孩 子主要以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来看待事情,所以数学一 直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难的一项,尤其是在现有 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少能深层理解那些数学概念, 而数学绘本这种文学性、艺术性强的读物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绘本有趣、好玩、孩子们都很喜欢,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数学 绘本与幼儿园数学教学相结合,那么数学活动形式会更加丰 富,数学知识会更容易传递。
一、 把握绘本信息,挖掘有价值的素材。
绘本中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 不断进行探究,并进行相应的拓展,设计活动,才能使绘本 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教育价值。比如经典绘本《好饿的毛毛 虫》它不仅告诉我们毛毛虫从卵到幼虫到蛹(或茧)到成虫 的整个蜕变过程,还让我们感受毛毛虫吃食物的习性与特征; 另外还包含时间的概念,让孩子们感知了一个星期有多少天 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知道星期一到星期天毛毛虫吃的事物 数量随着变化而变化,还感知了各种序数和数量的体现等等。 教师通过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其
数学教育资源而创设数学活动 ,将绘本融合到数学活动中, 让原本略显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具情境性和感染力。
二、把握绘本内容,有效组织教学。 1.选择知识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同时也规定了整个教学活 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制定绘本数学活动目标时,一定要提取 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经验,从中梳理 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标定位。比如我选取的绘本《好 饿的毛毛虫》来设计小班的数学活动,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色彩鲜艳,动画形象,符合小班幼儿欣赏的年龄特点,而从 认知角度来看,它不仅表现了毛毛虫从卵到幼虫到茧到蝴蝶 的整个蜕变过程,更重要的是故事当中隐含了 5 以内数量的
感知与匹配。针对这个绘本,首先我们明确其数学元素就是 感知 5 以内的数量,然后梳理出通过故事感知 5 以内的数量, 能按照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 5 以内的数量等相关的数学概念来制定其教学目标。
2. 围绕目标,合理设计环节
(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故事情 节为主线,即从绘本的封面开始导入,以故事为线索设计教 学活动过程。比如,小班绘本数学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就 运用了这种设计的方法,以“封面上有谁?”来导入,然后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巩固和认识环节: “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 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 较)”;操作环节:“小朋友看着你小书上的毛毛虫,把小书 一页一页翻过去,一边翻一边说:第几天吃了几个XX,并帮 毛毛虫找到第三天、第四天和第五天的食物。”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孩子主动 地思考,以大班绘本《让谁先吃好呢》为例,第一环节,我 就借小动物谁先吃水果为问题的提出,引发幼儿思考,进而 激发幼儿主动地寻求办法的兴趣。在孩子们迷茫、没有方向 的时候,我适时推出绘本:“我这里有一本《让谁先吃好呢》 的书,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找到办法?”这样的问题悬念, 让孩子们对绘本充满期待。
(3)精心安排与绘本所相融的教学具。在绘本数学教学 中,我们要制作一些与绘本文本相匹配的教学具,并要真真 切切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大班《让谁先吃好呢》绘本活动中 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绘本教学,将需要幼儿重点关注的内容 加以呈现,如:动物的不同特征,正向排序的方法等,便于 幼儿进行比较和讲述。特别是逆向排序的呈现,就是在正向 排序的画面上直接进行调整,幼儿的思维、视觉冲击非常大。 多媒体的充分运用,帮助幼儿将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可视化, 同时也帮助幼儿梳理了学习经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适当删减和调整故事情节。利用绘本设计数学活动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必须熟读绘本,在保持原著精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P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