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偷家里的钱,还偷别人东西,家长该怎样教育这种孩子呢?

2022-11-05 23: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总是偷家里的钱,还偷别人东西,家长该怎样教育这种孩子呢?》,欢迎阅读!
孩子,家里,总是,家长,这种
孩子总是偷家里的钱,还偷别人东西,家长该怎样教育这种孩子呢?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偷家里的钱这个问题。有的孩子只是一次或者两次,有些孩子却形成了习惯。

孩子一旦形成了习惯,甚至还发展到了拿别人东西的程度,这个问题应该算比较严重了。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孩子的家长心情是多么焦灼和无助,因为孩子如果再不及时教育会导致无法预估的严重后果。

在此,小编给家长提4点建议,以作为参考,希望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严重的毛病。

一、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家长说教更有效。

阅读可以让人成长,书籍中凝聚了很多人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爱阅读的人自然懂得如何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则,懂得如何适应这个社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买一些有益的书籍推荐给孩子。

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可以多把孩子带去图书馆或书店,那里有很多爱阅读的人,有阅读的氛围会促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普及法律知识

联系自己的警察朋友,让专职人员来给孩子普及法律知识更有威慑力,或者让孩子旁听庭审现场,参观教管所等。

孩子每一次“偷窃”都被家人原谅,拿了别人的手机也是因为家长的周旋而让孩子轻易获得了原谅,孩子并未因此而承受过惩罚的代价;

或许最大的惩罚就是家长的打骂,这些代价起不到震慑作用,因此孩子的“偷窃”习惯并未得到遏制。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让警察叔叔来告诉他偷窃是违法的,并且告诉他违法的代价有哪些。

找机会让孩子到庭审现场旁听,看看违法犯罪的判决现场。若是能联系到有关部


门让孩子进劳管所看看,视觉和心灵冲击会更大。

三、或是“病理性偷窃”

有些孩子家里不缺钱,但他就是喜欢偷窃,他能从这种偷窃行为中获得某种刺激;

这种追求刺激的行为可以称为“病理性偷窃”,属于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这类问题必须要专业医师帮忙解决,家长配合医院做好孩子的心里抚慰工作

四、与孩子进行深层次沟通

责骂已经不奏效,那么家长就应该尝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果能达成协议会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好的约束。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事例:

同事的孩子小斌也是经常偷拿家里的钱,同事的钱通常都是放在房间抽屉里且从不上锁。

当同事发觉抽屉里的钱少了的时候,小斌已经从那里拿了不下10次的钱,少则几十,多则几百。

同事开始抓住小斌就是一顿狠揍,直把孩子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本以为孩子会记住教训不再偷钱,放钱的抽屉也上了锁。

可没想到防住了家里却防不住孩子在学校偷钱。小斌趁着班里的同学去上体育课,他偷偷拿了同学书包里的钱......

同事多次被老师叫到学校,孩子一遍遍被责骂,同学们也开始孤立小斌。但这一切似乎都没什么效果。

最后,同事找了个适当的时机和小斌来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过程中同事了解到了小斌内心的真实想法;

原来小斌反感同事对他的零花钱的严格管控,开始他是想拿钱给同学买生日礼物,得逞一次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总感觉手头紧......

同事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也对孩子进行了教育,最后达成了共识。

同事增加了小斌每月的零用钱,并放了一千元在抽屉里不上锁,旁边放着一本记账本,当小斌有急用的时候可以从那里支出,但要写明金额与用途。

不过,小斌一旦启用了应急基金,就必须按一小时10元的劳动等价偿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MR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