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医案——中风(二)》,欢迎阅读!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镇肝熄风、涤痰通络法治愈中风
病案:吴某,男,52岁。 初诊:1985年1月10日。
主诉及病史:患高血压病十余载。1月3日晚暴怒之后昏然入睡,晨起醒来,即见口眼歪斜(歪向左侧),嘴角抽搐时作,流涎不止,左半身不利,手指麻木不仁,步履拖拉,膝软无力,言语謇涩,头目眩晕,耳鸣,嗜睡,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躁,纳可,便干、二日一行,虽经治疗,收效甚微。脉弦劲略滑,舌红体胖且左偏,边有齿痕,苔白腻满布,血压210/110mmHg。
辨证:脉证合参,证属素体肝肾阴虚,暴怒伤肝,肝火亢盛,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痰窜络,本虚标实之证。
治法: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当镇肝熄风,豁痰通络。
处方:双钩丁30g(后下) 白僵蚕10g 胆南星10g 生石决明30g(先煎) 荆芥10g 石菖蒲10g 白附子10g 怀牛膝20g 广郁金10g 净全蝎5g(冲) 桑寄生20g 赤白芍各10g
二诊:上药服用7剂,患者神清,头晕、心烦、口角抽搐诸
症得减,左半身活动较前自如,在家人搀扶之下可缓步行走,卧时口角流涎少许,口眼略歪,口干夜间尤甚,二便自调,脉弦略滑,舌暗红,苔薄白腻,血压180/100mmHg。此为肝风渐熄,痰浊得化,仍遵前法,去荆芥,加玄参、地龙、豨莶草,共奏柔肝熄风、散风通络之功。再进7剂。
三诊:语言清晰,二便畅利,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诸症悉除,流涎止,需细审方觉口角略歪,左半身活动自如,可扶杖行走,步履稳健;仍口干肢软,脉弦略滑,舌暗红苔薄白,血压160/90mmHg。重予滋养肝肾、活血通络之剂7剂。
处方:生石决30g(先煎) 粉丹皮10g 嫩桑枝30g 杭菊花12g 细生地12g 桑寄生20g 枸杞果15g 大玄参12g 怀牛膝20g 杭白芍15g 苏地龙15g 鸡血藤15g
前后调治20天,血压稳定在150~160/90~95mmHg,口眼歪斜已痊,行走自如,未留任何后遗症,遂改投丸剂。月后随访,患者已恢复工作。
按语 本例素体阴虚阳亢,痰湿内盛,又因暴怒引动肝阳化火,火升
风动,气血逆乱,以致风痰阻滞经络而成中风之证。治以滋阴养血,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之剂而奏效甚捷。正如叶天士所云:“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壅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和,治法急则先用开关,继则益气养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经隧之药,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张新玲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M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