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办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研究》,欢迎阅读!
![互动关系,本科院校,民办,科研,教学](/static/wddqxz/img/rand/big_103.jpg)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研究
[提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必然要求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研究。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综合竞争力,还关系到教师个人未来的职业前景。本文针对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教学;科研
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永远是科研创新的源泉,而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学的本质是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科学文化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而科研的本质是去发现(创造)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而去推广应用知识,以达到使更多人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所以,教学与科研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存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最为核心的两大职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融合起来,高校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最终服务于社会。目前,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已经走完了原始积累的初创期,开始进入内涵提升的成长期,未来竞争的焦点是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因此,教学和科研都不能偏废,尤其要做到两者和谐统一。
一、民办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现状分析
(一)民办本科院校职能定位不清晰。目前,学术界将我国的大学类型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服务型、教学型和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类型的院校具有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和科研类型,从而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也不同。(表1)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大多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不具备较高的科研条件和能力,应定位于教学型或教学服务型大学,科研定位于服务与促进教学。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民办本科院校职能定位不清晰,出现了两种误区:
误区一:以教学为纲,忽视科研。有些民办本科院校以建校历史较短,师资力量较弱,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将科研与教学对立起来,认为“科研冲击教学”,于是将学校的工作重心全部放在教学上,科研留给一些“散兵游勇”搞“游击战”。
误区二:以科研为中心,忽视教学。有些民办本科院校不顾自身发展史,不顾自身办学特色,盲目地复制公立高校模式。简单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划等号,认为“科研能够提高学校的美誉度”,从而将学校的各项资源和政策都向科研倾斜,盲目引进高层次人才,片面追求科研的高速增长,导致教学的敷衍化、甚至边缘化。
(二)民办本科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从专兼职结构来看,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专兼职比例失衡,专职教师比例较低。这将造成专职教师课业任务较重,部分教师充当“救火员”的角色,每学期都要变换授课课程,甚至一学期要讲2~3门新课,从而使其只能疲于应对,分身无术;另一方面由于排课照顾兼职教师,导致专职教师上课时间分散,难以集中精力搞科研。
从职称结构来看,民办本科院校中讲师占主导,副高以上职称较少。这将造
成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缺乏,难以组建强有力的科研攻关团队,难以申报和承担较高级别的课题项目。
从年龄结构来看,民办本科院校以青年教师为主,中老年教师居少。青年教师虽有满腔热情,但由于缺乏教学和科研经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科研方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科研实力和经验的中老年教师领衔,导致科研活动无人指导,只能进行“游击战”。
(三)民办本科院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大多兴起于20世纪九十年代,建校历史短,文化积淀少,大多处于成长期,外延式扩张为主,内涵式发展不够。学校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连年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兴建基础设施,从而使其工作重心大多放在招生和基建上,很难兼顾教学和科研;学校管理制度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倾向:
倾向一:管理制度较为松弛。该类民办本科院校过于注重规模扩张,不注重内涵发展,缺乏对新进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一般只要求教师站稳讲台,教好课,对科研未作任何要求。
倾向二:管理制度过于严格。该类民办本科院校实行“坐班制”,不仅基本课时工作量较高,还不允许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外出访学、进修和调研,使教师视野狭窄和信息闭塞,抓不住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
(四)民办本科院校科研水平不乐观。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活动大多是教师为了评职称、晋升而自发形成的,不仅缺乏学校统一的规划和引导,缺少科研经费的大力支持,也缺失有力的科研奖励政策,还缺少完整的数据库支撑,从而导致申报项目层次和发表论文级别较低;另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大多申报省、厅等纵向课题,较少承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横向课题,从而不能有效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科研转化能力极低。
(五)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定位不清晰。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没有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完全根据市场热度来定,往往有些专业“时开时不开”,很难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这不仅会导致部分教师经常变换课程来教,使其难以凝练学术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不同,培养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应用型大学应重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职业性人才。但部分民办本科院校仍采用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忽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关系
(一)找准学校定位,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具有建校历史短、师资力量弱、教育经费少等特点,决定其应定位于教学型或教学服务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树立教学为中心,科研促进并服务于教学的理念,科研活动应以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为主体。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办学特色等情况,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规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K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