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先秦史史料》,欢迎阅读!
![先秦,史料](/static/wddqxz/img/rand/big_40.jpg)
第一章 先秦史史料
中国先秦史,从200万年前开始到公元前221年为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时间跨度之长居中国断代史之冠.大约以公元前2071年夏禹组建夏王朝为界,可以大分为远古史,夏商周三代史.
文献资料有:传世文献、出土文献、考古文献。
出土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石刻、古玺文、古币文等。 考古文献,主要指考古发掘报告及其综合汇编资料。
一 基本史料一览表
(一) 远古资料
中国远古史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考古资料;二是,文献传说资料。 文献传说资料,又包括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献资料。 除此之外,还要借助于民族学和民俗学,方能从事复原远古先民社会和生活的研究工作。 【唐】司马贞:《三皇本纪》,【汉】司马迁撰、[日]泷川资言考证、水泽利忠校补:《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尧典》)、《皋陶谟》、《禹贡》),中华书局,1986年版。
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裴文中:《中国猿人石器研究》,科学出版社,1985年。 贾兰坡:《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文物出版社,1984年。 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 安志敏:《中国新石器时代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佟柱臣:《中国新石器研究》,巴蜀书社,1998年。 佟柱臣:《中国东北地区和新时期时代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 半坡博物馆等:《姜寨》,文物出版社,1988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所:《元君庙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年。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大汶口》,文物出版社,1974年。 李济等:《城子崖》,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龙泉与大寺》,科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京山屈家岭》,科学出版社,1965年。 杨育彬:《河南考古》,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考古重大发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年。 梁思永:《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年。 夏鼐:《考古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1年。 尹达:《尹达史学论著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 苏秉琦:《苏秉琦看考古学论文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汪宁生:《民族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二) 夏商周三代史史料
【汉】司马迁:《史记》(有关夏商周史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邹衡:《夏商周文化考古学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 【美】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1990年。 【日】饭岛武次:《夏商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山川出版社,198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夏县东下冯》,文物出版社,1988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登封王城岗与阳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科学出版社,1959年。 杨育彬:《郑州商城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年。 杨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3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中州路(西工段)》,科学出版社,1959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辉县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6年。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82年。 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甲骨文合集补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商务印书馆,1948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上、中辑,历史语言研究所,1948、1949年出版;下辑,科学出版社再版本,195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中华书局,1980—1983年。 姚孝遂等:《小屯南地甲骨考释》,中华书局,1985年。 李学勤、齐文心、艾兰:《英国所藏甲骨集》,中华书局,1985年。 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年。 郭沫若:《殷契粹编》,科学出版社,198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纂:《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文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 【日】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日本弘前大学文理学部中国学研究所,1958年。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 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文研究所,1944、1945年。
胡厚宣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一、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6年。 王宇信、杨升南:《甲骨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王宇信:《西南甲骨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陈全方等:《西周甲文注》,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83年。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199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2Dx.html